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丨选出你心目中的西工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尤其是彰显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不平凡岁月中那些甘为奉献、奋发向上的工程大精神,学校特别开展70系列工程大之星评选,评选设立七个系列的西工程大之星,分别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生、校友、离退。请为您尊敬的老师投票吧。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身居教学一线的你们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你们是春日暖阳更是西工程大之星

0

沈兰萍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年2月入校任教,二级教授,现任纺织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织物结构与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纺织工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90余人,本科生余人。20年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主持或参与“基于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精品课程群建设”等多项省级教改项目,获陕西省人民*府教学成果特等奖项、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项。主编出版5部部委级规划教材,其中部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部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副主编出版3部国家(部委)级规划教材,其中《纺织品大全》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完成“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性能研究及产品开发”等5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厅局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其中“集成纺丝毛蝉翼纱超薄精纺面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另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多篇被EI或ISTP收录。曾任教育部纺织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碑林区人大代表、校*委委员等职。两次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和省教育系统优秀*务工作者,并获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和桑麻奖教金。

02

王雪燕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曾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支部书记工作多年,经常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与学生谈心交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做好支部*员教育与发展工作。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员”称号。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主持多项教学改革项目。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和自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曾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出版教材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33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奖5项,发表科研论文00多篇,其中SCI收录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认真做好轻化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并积极主动协助轻化工程系主任工作,同时主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及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等。

03

郭晓玲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任教26年来,热爱祖国,忠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关爱学生,精心培育。注重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将课程思*贯穿于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品德、创新能力、科研技能、团队协作和奉献服务意识等。所带学生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国家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桑麻奖学金、姚穆院士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毕业生分别成为纺织类高校专业教学骨干或企业技术骨干。严谨治学,勇于探索。主持完成省级慕课建设项目,纺织品商检学慕课课程已在“学堂在线”开课2期,学员遍及全国32个省市区;率先在国内纺织专业开设多门新课;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承担部委级和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0余项;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负责建成“纺织品抗菌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30多项;在TextileResearchJournal、纺织学报等发表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项。连续多年为TRJ等期刊评审论文,为西安市某局和某直辖市科委评审科研项目等;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

04

郭嫣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任教25年来,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业绩突出,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年获得西安工程大学第五届校级名师奖,年获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员称号,并多次荣获西安工程大学优秀共产*员称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十几项,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教学成果有:主持的教学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教学成果“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9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年参与的项目《第二课堂在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二等奖等。另外,参与完成的教学成果《面向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一强化三突出五融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西安工程大学建校四十年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05

任燕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西安市科学技术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中指导的学生作品获二等奖,在第三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竞赛中指导的学生作品。在读博士,校聘副教授,现主要从事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新型染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功能性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先后为轻化工程专业、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讲授《染色与印花》、《毛织物染整》、《新型纤维及织物染整》等课程。近年来,多次参加校级、省级讲课比赛并获奖,于年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陕西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获学校第2届、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

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8篇,年入选西安工程大学首批“青年教学骨干支持计划”。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会议收录2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0余项,获省部获优秀奖。年被评为-、-学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

06

韩玲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从教6年以来,一直本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教学上,自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以来,主动承担各种新课,每一门课都至少参考3本以上同类教材,有的新课还通过网络自学清华、复旦、东华等精品课程,从而做到课堂内容新颖、充实、重点突出。主编了《非织造专业英语》,参编了《纺织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并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引入我校非织造专业教学中,主讲了《纺织CAD/CAM技术》、《非织造企业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扩展了我校非织造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基本能力。科研上,主持项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参与横纵向项目多项。主持教改项目2项,每年都指导参加全国非织造领域各种大赛,曾获得一等奖项,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多项;指导挑战杯项目曾获陕西省一等奖和各种奖项多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此外还建立我校非织造校友群,为非织专业学生就业实习,无私提供各种帮助,积极与非织企业建立合作,为非织造专业建立多个实习基地。

07

曹敏

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严谨治学,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升自身思想高度,把积极向上、严谨端正的行为作风融入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教学实践之中。先后获评了学校“第四届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和“第六届教学名师”,第一次登上讲台获得“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获评香港桑麻教师奖、“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陕西省民革模范*员”。

勇于探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名次带领团队6次获得省部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在年和年两次获得了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获得中国纺织联合会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年和年两次获得了西安工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近十年多次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建模大赛,先后8次获得国家级大赛的团体一、二等奖,个人全能、尺规绘图、三维建模单项一、二等奖40多项,并5次获得全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项。

带领团队建设省级工程图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五年来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参加3项。近年先后主编并出版《机械制图》、《工程图学》等教材4部。以第名次申报国家专利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从教24年,执着专注于基础课的本科教学工作,和图学团队成员一道共同努力,使西安工程大学图学类课程的各项指标均处于陕西省工科高校的前列,受到电视、报纸、新闻网页等媒体报道,为学校的发展和追赶超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08

王延年

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年进入西北纺织工学院机电系电工电子教研室任教师,之后相继担任电工教研室主任,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6年-年担任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主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等,担任副院长期间经历了8年、年巡视诊断以及年本科教学评估,圆满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评估准备任务。6年被评为教授,现任电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名师,中国纺织工业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业学会会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陕西竞委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陕西省电类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省级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任,省级电类基础课教学团队负责人。

近几年在EI及核心期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出版教材二部,获授权国家专利十余项,主持省部级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在信息化工厂及先进控制理念及算法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在业内有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指导研究生五十余名。

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的多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奖。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09

朱欣娟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从教26年来,时刻践行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人生信条,积极投身到所热衷的教育事业当中。7年获得西安工程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同年又获得“香港桑麻奖教金”。年获得西安工程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年又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及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科技创新、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等纵向课题和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编参编6部教材论著。并且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所指导项目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0

薛纪文

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93年入职至今,先后担任过计算机应用系教学秘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主任和学院工会主席等职。对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能积极、认真、高效地完成。自工作以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参与多项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第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排名第四)、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五)、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五),主编基础课程教材4部。积极组织参加教学改革、讲课比赛以及优秀教案评比,获得了多项省级、院级教学成果奖。曾编写微机原理仿真系统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薛文生

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多年来,在平凡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潜心教学、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被评为第七届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主持了2项教改项目,发表了3篇教改论文并获得了优秀论文奖。悉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加了“蓝桥杯”等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科研上,积极参与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学院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了“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金奖。

2

仇涵

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日常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用心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年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项。年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并已顺利结题。

年指导多名学生参加“蓝桥杯”等学术科技竞赛,获得省赛多个奖项,自己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年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年参编《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教材一部。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也积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年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年主持厅局级项目一项、企业纵向项目一项。此外,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工作,参与工程认证工作中有关计算机基础部分的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参加了计算机基础课无纸化测评和作业系统的试点应用工作。

3

李茹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年入校执教,博士,教授,中共*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门课程,自制设备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二等奖。主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课堂思*。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学校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迎接挑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组织、撰写申请书,使环境工程专业成为我校第一批专业教育认证受理的专业。自评和撰写自评报告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阶段,她组织专业教师夜以继日,放弃节假日休息,认真梳理、整合资料,不断检查、整改、提升自评报告的质量,完成自评报告,于在年0月20日迎来了专家进校考察环节,成为西安工程大学第一个进校考察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抓住建设机遇,领唱育人之歌,显著提升了专业建设能力,并为我校其他专业提供了专业建设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追赶超越和四个一流建设。

4

赵亚梅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化工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化工科研等工作。积极探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主持西安工程大学重点教改项目《新工科建设中化工类人才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年荣获西安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项。主持完成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改造和扩充项目,参与教学评估、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等专业建设工作。

年-年指导学生参加化工类学科竞赛荣获奖项25项,其中国家级0项,省部级0项。连续6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6项、全国三等奖3项,西北赛区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全国二等奖项,西北赛区的特等奖项、一等奖项和二等奖2项。另外,指导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组建我校大学生化工设计科技创新团队。年该团队被评为我校首批0个大学生创新团队之一,现入住西安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科技孵化器园区,定期开展创新实验设计、自主学习经验、校企合作等交流活动,将学科竞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提升化工类大学生综合素质。

5

赵婧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专业教学工作,讲授《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分离过程》、《工业催化》等课程。教学工作中一直奉行踏实肯干、虚心创新的原则,不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科研最新动态应用到教学中,革新教学思维及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学效果优良;在本科教学评估、巡视诊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年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年荣获西安工程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第三届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年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优胜奖;年荣获西安工程大学第十六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安工程大学第七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参编教材2部,指导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项。

6

马贵梅

管理学院副教授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入选陕西教育系统年季度“我身边的好典型”,被评为校第七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校级教改项目。获得“管理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获“年度优秀班主任”。主讲《薪酬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沟通与礼仪》及《管理沟通》等课程。

自入职以来,牢记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本,在科研压力很重的情况下,始终投入大量时间到教学和指导学生上。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学生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课堂参与深度和课后作业质量不断提升,得到学生和督导专家的一致认可。担任班主任期间,耐心的辅导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养成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参加高质量的专业国赛并取得好成绩。年暑假指导8名学生在世界强企业益海嘉里西安营销分公司实习2天,每天晚上都会查收学生的工作日志并一一回复,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和拓展,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学生、学院领导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7

王晓静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从教24载,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担任了《篇章语言学》、《基础英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年连续7年年终考核优秀;被评为-、-学年校级优秀教师,-年度校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第八、十、十一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坚持把课堂思*、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生成绩优秀,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可达90%以上,-年先后指导4名研究生获“国家级奖学金”;年指导研究生完成创新基金项;、、年指导研究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各项。

坚守教研相长理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主持校教改课题3项,其中项获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参加省级教改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源刊3篇,核心篇,出版2万字外文专著部、参编教材4本。

8

贺兴时

理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智能算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数学教研室主任,数学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现为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数学会理事。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智能算法、数理统计等课程,指导研究生80余名,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新编运筹学教程》等教材8部、专著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3项,完成的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扩建和数据调查——三维人体表面测量参数数据库已投入使用。与英国学者合作首次提出了“Flowerpollinationalgorithm,花授粉算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年月以西安工程大学和英国MiddlesexUniversity在美国国家计算智能会义上举办智能算法专题。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高被引2篇,SCI、EI论文20余篇。分别获4年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陕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年陕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指导大学生参加国际和中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国家二等奖5项,省级多项。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奖教金;6年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

9

徐青青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西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硕、博导师,国务院长江学者专家评委;教育部纺织服装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召集人;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协委员;省服装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服装设计师、全国先进个人、省级创新能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获中国“钱之光”教育奖、桑麻纺织科技奖、年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个人表彰奖获得者。获全国归侨侨眷侨联先进个人称号,年荣获陕西服装三十年功勋人物。

爱岗敬业36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为本硕生创设主讲:服装设计学、服装专题设计、服装设计理论、中外服装史等5门课程。主持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综合教学改革试点;主编国家级、省部级十五、十二五、部级十三五教材9部。主持承担省、部和横向科研项目35项,获奖22项。多次主持策划国际国内服装大型展示活动,专题学术讲座,发表论文余篇。指导师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服装设计大赛获金、银、铜奖90多项。创办“3+”教学模式,荣获9届、20届、22届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积极指导、推进、参与国家、省部级学科评估,学科评建、学科论证、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专业评审等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指导、参与学院及协助青年教师完成研究生培养方向4个,制定培养计划2项;本科生培养计划6项。

20

刘静伟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陕西省教学名师,36年的教学生涯始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