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
本科生毕业答辩
新闻速递
年5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中文系届本科生答辩会第四组答辩在博4-C举行。本次答辩由周凌云副教授担任答辩组组长,朱云霞副教授、赵鸣副教授、周洋老师、戴茹冰老师作为答辩组成员出席本场答辩,张琰为答辩会议秘书。
上午8时30分,答辩开始。首先由周凌云老师介绍答辩流程,并提示学生按照所排顺序做好准备。在随后近四个小时内,答辩学子纷纷在台前展示个人风采。
中午12时,前十位同学完成答辩,周凌云老师宣布上午场答辩结束,各位老师在公教休息,准备迎接13时30分的下午场答辩。
精彩回顾
张志佳同学对论文《同义词“岛、屿”辨析》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方面,介绍自己运用历时分析与共时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辨析与研究的过程与所得,老师充分肯定了其结构的合理性与论述的严谨性,并在论文逻辑、书面格式、文献参考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赵芮同学从选题原因、选题意义、论文框架与结论、创新点发掘四个方面介绍论文《古代初始义同义词辨析》,并对老师提出的“论文间相关性”的问题作出相关回答。
何颖同学介绍了论文《古代汉语几组同义词解析》的选题类型、选题意义、论文框架以及相关哲学联系,老师指出论文中存在的细节性问题,并鼓励同学精准定位,寻找论文的独特价值。*馨同学在《古汉语同义词“持、秉、操、握”辨析》中,从词义演变等多个角度对四个同义词进行细致深入的辨析,老师充分肯定了分析及成果展示的明晰,并提出增添文学性资料扩展的建议。范诗雯介绍论文《魔戒中的奇幻要素研究》的论题来源、论题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文学要素与文学表现手段关系的问题。
教师评析
中场休息之后,闵雨洁对论文《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阐释其当代意义,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并提醒同学选题要具有深刻性,鼓励大胆超越与创新。
学子风采
刘羽童在《红楼梦中的色彩使用及其叙事作用》中,通过对“红”与“绿”两种颜色意象的研究进而得出颜色词对于《红楼梦》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塑造作用,对此老师进行了思维上的拓展建议,引导同学从颜色意象派生词中进行挖掘研究。刘竞霄简要介绍了论文《唐宋诗中牡丹意象的使用与变迁》的选题、内容和意义,老师对逻辑关系、论文结构、书面排版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指正。
肖锦昕同学从选题原因、选题立意、主要内容等方面阐述了论文《论刘以鬯文体小说的艺术特征》。老师们肯定了该论文立意,从资料的引用与处理、结论的总结与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深入文本内在层面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王雨轩同学阐述了论文《论张爱玲传奇小说集中的“镜”意象》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及结构等方面。老师指出其对相关内容的整理仍存在不足,并对其“《传奇》中‘镜’意象对传统‘镜’意象的传承与创新”内容的举例论证以及参考书目提出“应当拓展完善”的指导建议。
王境炀同学阐述了论文《司马光对白居易的接受研究》思路与框架,老师首先肯定了其论文立意出新,然后对其论文的论证方面提出应当作出更确切的、更准确的论证“司马光对白居易的接受”和将“司马光对白居易思想行为的研究”具体融合在他们的诗风之中等指导建议。
陈冰妮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界对于徐铉的研究有所欠缺,经过老师指导下确定了选题《徐铉对白居易的接受研究》。她从时代背景入手结合白居易及其文学创作的个人魅力的研究,寻找宗白诗风大兴的缘由。重点论述了徐铉对白居易的人格思想和诗文创作的追求以及其意义,并发现徐铉对白居易的并非一味模仿而是有其个人的发展和超越以及徐铉个人诗文风格的阶段性特点。老师们针对论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表示了对陈冰妮同学的认真努力的肯定。
房嘉怡同学的论文《林逋诗作中的北宋隐逸文化及其当代启迪》通过分析隐逸性在诗歌中的展现,来分析对时代的双向影响对当代的启迪。老师们指出了房嘉怡同学中在目录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建议房嘉怡同学可以谈林逋诗的历史影响以及扩展结论,房嘉怡同学虚心接受。
“祝17级学子毕业快乐!”
文字整理:宣诗媛袁从磊卢卉子
图片来源:侯舒云卢卉子
图文编辑:苏煜文
审核编辑:侯舒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