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在腾讯会议举行了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线上答辩会。新传系的教师分为5组,分别进行此次论文答辩的指导工作。
答辩会流程
1.学生汇报。学生简要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
2.提问与回答。评阅教师须对自己评阅的毕业论文进行简要评价,并提问不少于2个问题,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3.汇报及答辩时间之和一般为15分钟左右。
4.答辩记录。学生答辩时,应委托他人做好答辩记录,并及时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填写自己的答辩提问记录。
参加答辩的同学早已准备就绪,等待大学期间最后一场实战性的“考试”。他们在答辩前已经经过了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最终论文审查、论文盲评等几个阶段的用心准备,因此他们在答辩过程中能更加流畅地阐述自己论文(毕设)的选题背景、理论框架等内容。
评委亦是一丝不苟地为学生们纠正错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在批评指正的同时,老师们也不忘勉励同学们日后要更加勤勉认真,一步一个脚印。
老师分享
此次答辩会的具体情况如何呢?记者采访了系主任阎怀兰老师、新传系答辩工作负责人陈虹虹老师以及答辩小组组长杨励轩老师。老师们针对此次答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Q
听答辩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今年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还是挺不错的,比如说在我们这个答辩小组中,有的同学能够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认真地完成毕设,让我觉得挺用心的。”阎老师说道,“但还是有些同学到了大四答辩了,还是不太放得开,声音不够大,这让我有些着急”。
陈虹虹老师也直言同学们普遍都比较紧张。做论文的同学明显对自己的论文研究领域不够熟悉,对老师的问题理解不透彻,很多时候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做毕设的同学,由于是亲身经历,感悟比较多,所以反而回答应对相对自如一点。
Q
看答辩资料时最注重的点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陈老师透露:“老师还是会客观对待的,所有问题只针对论文或毕设本身出发。我自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