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4665.html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为促进高校间优秀大学生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激发青年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兴趣,增进优秀大学生对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的了解,选拔优秀学生来院学习深造,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将于年7月17日-18日举办第八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欢迎全国各大高校相关专业品学兼优的学子积极报名参加。
一、学院简介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于年7月,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涉及此领域的院校之一。学院成立以来,秉承西北大学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寻找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点,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了以公共行*学、社会保障学、公共*策与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五个学科方向。年,在学院基础上又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目前,学院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综合优势突出,拥有1个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位授权点和1个二级学科硕士(应用心理学)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MPA)学位授权点,在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评价,为构筑西部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高级人才教育培养平台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正发展为百年西大最具发展潜力和增长点的学院之一。
二、夏令营活动介绍
1.营员选拔:本届夏令营面向全国选拔45人,招收专业包括行*管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2.活动形式与内容:本届夏令营拟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进行,夏令营期间将开展包括学院及专业介绍讲座、名师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论文汇报、师生座谈交流会、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
3.优秀营员及优惠*策:夏令营组委会将综合评估申请者申请材料及入营期间参与各项活动的综合表现,最终确定优秀营员若干名。优秀营员如获得本科院校年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符合我校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有关要求,在9月份的推荐免试报名第一志愿填报我院者,可免材料审查直接录取。
三、申请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接受学生跨学科申请。
3.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同年级本专业(系)前20%之内;或虽然成绩不在前20%以内,但在科研、实践或竞赛方面特别优异者亦可申请,如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著作且达到较高水平,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出具有重要价值(受到相关部门批示)的研究报告,或参加专业领域全国性学术活动且获奖。
4.英语水平良好,获得CET4(分)或CET6(分)或更高水平的证书。
5.对申请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具备较强的独立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申请材料
本届夏令营采用无纸化申请审核方式,无需寄送纸质材料。申请者请务必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并确保提交的材料和信息真实准确,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将当即取消入营资格,并在学院网站通报。
1.《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下载填写,由院系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邮件上传扫描件)。
2.学术简历1份,其中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课程修习、学术经历、学术成果、所获荣誉、社会实践、未来学习研究计划等(邮件上传电子版)。
3.专家推荐信2封,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教授)签字(附件2下载填写,邮件上传扫描件)。
4.围绕公共管理、图书情报、心理学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任一主题,提交1篇学术论文并准备15分钟的学术交流发言(论文在开营时提交即可,论文须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范)。
5.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第二学位学生同时附第二学位成绩单及排名(由教务部门盖章证明,邮件上传扫描件)。
6.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单,如CET/TOEFL/IELTS/GRE/GMAT等成绩单(邮件上传扫描件)。
7.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需提交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电子版或扫描件,项目成果需提交立项书或结项书扫描件,获奖或资格证书需提交证书扫描件(邮件上传电子版或扫描件,已录用但未见刊的科研成果需提交录用通知扫描件,外文科研成果需提交检索证明或DIO检索号)。
五、申请方式
请将下载并填写好的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专家推荐信(附件2)、学术简历、参营论文、成绩单及排名(带教务公章的扫描件)、科研成果证明材料等于6月30日24点前发送到电子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