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十载弦歌激昂武夷学院,生日快乐 [复制链接]

1#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这是一所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和国家公园所在地的山水校园;

这是一所站在时代前列、推进转型发展且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应用型高校!

她,就是上承千年文脉,敢弄时代之潮,勇创世纪之新的高等学府——武夷学院。

▲武夷学院大门

60年来,武夷学院改革发展、砥砺前行,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单一师范类教育向综合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

▲南平师专校门:复办后上世纪80-90年代

60年来,她昂首阔步、奋勇向前,成功跻身全国百所之一、福建三所之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型高校,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位列全省38所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排名第12位、全省一般公办本科高校第二位。

▲南平师专校门:-年

60载风雨兼程,尽展岁月芳华;一甲子耕耘不辍,谱写峥嵘华章。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县级市办学的本科高校,骄人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武夷学院南平校区校门(-年)

▲南平师专时期的图书馆是校园里最耀眼的建筑

筚路蓝缕共创业,学府巍立开教泽

武夷学院前身是创办于年的南平专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年学校更名南平师范学院,当年招收中文、数学、英语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和俄语专科生,计人。

招生咨询会

到争创一流从复办建校

再到升本转型发展

这一个个时间节点

记录下武夷学院的变迁

年秋

学校迁址漳州,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从成立到合并组建二师院的五个春秋,共培养多名毕业生。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春天。经国务院批准,在南平官沙田复建建阳师专,开设*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六个专业,成为全省最早复办的四所师专之一。当时,全校仅有三幢校舍,两幢为年留下的旧楼,另一幢是停办后由一所中学所建。

直到当年底,首批名学生入校,全校教职工也才10余人。“学校开会,全体教职工连一排椅子都坐不满。”回忆起当时简陋的办学条件,参与复办工作的陈平这样风趣地说。

年9月

附设在建阳师范和南平进修学校的大专班名学生合并到校本部。

年7月

学校更名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

依托南平师专,创办南平职业大学。

南平职业大学并入南平师专,成立职业教育部。在“争创一流师专”的指引下,南平师专为闽北培养大量的中学师资和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扎实的办学基础。

作为全国所师专的4所代表校之一参加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

再次作为全国师专2所代表校之一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

年8月

南平市委、市*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

创建一所本科院校是南平师专几代人的光荣梦想,更是闽北万人民的殷切希望。就“升本”而言,闽北高校中,南平师专最具基础。

南平市委、市*府为武夷学院(筹)的建设安排了项目前期经费,用于开展规划论证工作,并与武夷山市*府一道共同承担了征地拆迁、市*配套设施和图书馆、运动场等共享设施建设投资。

为了支持武夷学院(筹)建设,武夷山市大方地拿出一块*金地块,无偿划拨亩土地,并预留亩发展用地,拆迁涉及安置户居民,迁移4座工厂,迁坟座。武夷山人听说家门口要办大学,予以大力支持,拆迁工作仅用40天时间,无一人上访。

武夷山市是个县级市,财*收入并不丰厚,但武夷山市领导说,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建好大学。当时武夷山机场经改制后盘活了万元资产,正准备用来还债和创办项目,但却把其中的万元用于武夷学院(筹)建设的征地启动资金。

学校的筹建更是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吴邦国亲临筹建中的武夷学院视察,亲笔题校名。这期间,王兆国、盛华仁、陈至立、李铁映等国家领导人也前来视察。

年以来

时任省领导卢展工、*小晶、梁绮萍、*瑞霖、朱亚衍、*贤模、汪毅夫、李川、陈家骅等陆续到学院视察。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到校调研指导,直接推动了武夷学院筹建工作。

众志成城,何惧艰难!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闽北人民的鼎力支持,武夷学院(筹)建设日新月异——

年9月

仅用10个月时间,占地多亩的一期工程竣工,迎来全国各地名学子。

年9月

二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亩。

年9月

三期工程竣工,亩的校园让人心潮澎湃……

武夷学院(筹)大手笔抓好学校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图书等硬件投入,引进各类高职称人才,本土教师纷纷读研考博,提升科研实力,为学校的起飞搭建起坚实的平台。

年3月19日

南平师专经教育部批准升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武夷学院”。闽北万人民热切期盼创建一所本科院校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武夷学院成立大会

“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昔日的三幢旧楼不可能换来今天气势恢宏的美丽校园。”年到校工作整整30年,亲身经历了学校从复办建校,到争创一流,再到升本转型发展全过程的原南平师专校长陈家生教授说,“最可贵的莫过于广大师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博学明理传薪火,文脉绵延谱新篇

大学之强,在于精神之立。语出朱熹经典的“涵养穷索,致知力行”八字校训,即是武夷学院特色办校办学理念的浓缩与呈现。

漫步校园内,处处是深厚文化的浸染。“启贤楼”“云谷路”“一鉴桥”“知行学村”“明月湖”……校内道路、小院、石刻、桥亭,甚至是教学楼、公寓楼都与朱子文化有关,或是据朱子文化遗存名称命名,或是以其著作中的名句冠名。

▲明月湖

那是公元年,理学大师朱熹来到武夷九曲溪畔隐屏峰下创建被后人称为“中国最早私立大学”的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聚众讲学,一时各地学子纷至沓来,蔚为大观。朱熹在武夷山下著书立说几十年,筑起了中国思想史上又一丰碑。

▲武夷学院俯瞰图

穿越烟波浩渺的千年历史,先贤博采众家的贤达思想和治学精神在武夷学院大放光芒。

▲年10月,福建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在武夷学院成立

“宋明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下兴教立说,琴书五十余载,这不仅滋养了武夷学院大学精神,更给予了它传承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品端说,早在年初,在时任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建议下,“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在武夷学院挂牌成立。

为了对接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武夷学院专门成立了朱子学研究中心。从朱子文献研究,到朱子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再到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以及朱子学与两岸文化的认同、朱子学与生态文化建设、朱子文化遗存保护研究等等,拥有地缘优势的武夷学院,走出了朱子文化研究与推广的特色之路——

先后有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杨时学术文化思想研究会挂靠武夷学院,并建立了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朱子文化教育基地以及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朱子学研究中心(B类)等,朱子文化学术研究平台搭建完善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朱子文化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中韩朱子/退溪与乡村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朱子闽学与亚洲文化论坛”等学术活动举办,朱子文化节、朱子敬师礼、“朱子之路”研习营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至今连续举办11届的“海峡两岸高校青年学子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成为了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的一大品牌活动,备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