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第一次*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实施“质量立校”发展战略,按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和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五年来,学校内涵建设显著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认可度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显现。
顶层设计做实人才培养多通道
学校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财经类高校人才培育的全新模式。以教育部审核评估为契机,启动了大类人才培养改革,新的大类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特色育人、高质量育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原则,把全校45个本科专业分成17个专业类进行培养,设置“大类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路径,设立通识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个性化教学平台四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平台。18版培养方案全面升级转专业制度,实行准入准出制;搭建复合型、跨学科的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的交叉复合;增设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三课堂,促进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新设通识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短学期课程、本硕贯通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凸显了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育人特色。
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浙江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完善学校-学院-导师三级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为抓手,强化选题、开题、指导、预答辩、匿名评审和答辩等各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学位论文盲审、抽检,构建“严出”质量标准;修订《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严格课堂教学;建立完备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潜心治学;开展覆盖全部学位点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其排名情况作为研究生招生计划指标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调整为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调整为3年,保障研究生自主学习时间。
学校扎实开展“三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出台《“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学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举措,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切实推动“三风”建设常态化。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位授予条件,严把毕业出口管理,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塑造品行端正人才,将学业管理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为国育才提升人才培育新层次
年,本科毕业班级国贸英华班成绩闪亮:英语六级通过率超过90%,考研升学率高达52%;同年级会计精益班30人中有14人考上研究生。这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缩影,更是学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创新等领域和环节开展建设与改革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做好入口质量管理,年录取数达人,比年增加了人。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自年始,我校省内普通类专业计划完成一段率均为%,省外分批次省份我校所有专业均列入重点批(第一批)招生,重点批覆盖率%。《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版)显示,-年10年间我校录取分数总排名位列全国第65位,全国财经类高校第7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第1位。
做好出口品质把关,学校保持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年平均就业率达95.97%,位居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近三成毕业生就职于世界强或中国强企业。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和深造层次持续提升,年平均深造率达21.07%,年平均增长率达25.03%,年总深造率达28.09%,其中国内深造者中考取“双一流”高校占比为11.79%,出国(境)深造者中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高校占比为34.77%。
做好过程关怀协助,学校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并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助人自助”为中心的“大资助”,努力构建全方位资助育人新模式。五年来,资助项目从15项增长为23项,资助总额增长29.82%,人均助学金额度达元,累计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助率达%。
搭建平台支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五年来,学校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分别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和前30%。应用经济学连续进入软科最好学科全国排名前10%,统计学接近全国前10%。学科精度排名进入全国百强名单,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列第9位。学位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和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专业、课程建设卓有成效,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5门课程已经完成国家一流课程公示。
学校成功将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改造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探索商科专业认证,会计学等三个专业获英国注会白金级认证、加拿大注会合格级认证等三大国际权威注会协会认证;金融学本科项目获CFA(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高校项目认证等,加快形成和强化了在省内外同层次同类型专业中的领先优势。《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多数专业类及本科专业竞争力排名持续提升。其中,2个专业位居全国前5%;8个专业位居全国前10%;22个专业位居全国前20%,专业优秀率达49%。学校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比例占全校招生专业总数的44%,有超过60%的学生进入一流专业学习。
“十三五”专业调整概览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课堂改革开拓优化教学高速路
课堂上,会计学院ACCA专业的俞子琪像往常一样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