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秀毕业论文课堂展示不患寡而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这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优秀毕业论文”课程课堂展示的一篇推送

1

时间:年12月2日周三19:10-20:00

2

地点:集美二

3

报告人: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级本科生*霄赵云流黎宇慧尹曦

注:“新农保”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1

论文题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19(04):-.

2

论文作者:周广肃,张玄逸,贾珅,张川川

3

摘要: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建立了一个关于社会养老保险与消费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行新农保可以有效减小农村的消费不平等程度,而且相比于中高收入家庭之间的消费差距,新农保对减小中低收入家庭之间消费差距的作用更为明显。新农保不仅可以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得到保障,而且对于缩小消费差距、提高整个社会分配的公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了首批个新农保国家级试点县。到年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区划都已经推行了新农保。年2月,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合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新农保的参保对象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且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满足条件的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且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离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15年的,应当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离领取养老金年龄超过15年的,应当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新农保养老金账户分为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来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与*府补贴。个人缴费标准分为每年元、元、元、元和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多缴多得。村集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也可以为参保人的缴费给予资助。地方*府对参保人的缴费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社会统筹账户资金来自*府财*支出,用于向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数据及核心变量说明

本文使用、和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査(CFPS)微观数据。村庄新农保参与情况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分别为被调查的中青年中新农保缴费人数比例与老年居民中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人数比例;消费不平等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基尼系数,中青年居民日常消费基尼系数、中青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基尼系数、中青年居民教育支出基尼系数、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广义熵指数。除此之外,文中的控制变量包括村庄层面和县区层面的控制变量,其中县区层面的控制变量来自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本文的基准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Inequality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第i个村庄第t年消费不平等的度量指标,作者主要采用居民消费基尼系数来衡量,使用包括衣着支出、教育支出等十个类别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来计算消费不平等;ratioit为解释变量,代表第i个村庄第t年新农保的参与情况,采用两种方式衡量:村庄被调查的中青年居民中新农保缴费人数比例与老年居民中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人数比例。Xit为村庄i包括村庄层面和其所在县区层面的控制变量,村庄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健康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县区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发展水平、财*盈余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时本文还加入了村庄固定效应μi和年份固定效应θt,β0为截距项,εit为随机扰动项。

实证结果及分析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在加入控制变量前,一个村庄的中青年居民新农保参保比例与老年居民新农保养老金领取人数比例越高,该村庄的消费不平等程度越低,而加入控制变量后,中青年参保比例对降低消费不平等的作用不再显著,而老年居民新农保养老金领取人数比例的影响依然保持稳健。

由于一个村庄的参保缴费与养老金领取人数比例这一变量可能是内生的,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作者使用“一个县区在调查时点是否开展了新农保试点”这一虚拟变量作为新农保参与情况的工具变量,因为每个县区是否开展新农保试点与农村居民是否参与新农保以及参保的比例正相关,所以满足工具变量相关性条件;而一个县区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时间主要是由中央*府确定的,与村庄层面的特征无关,因此满足工具变量的外生性条件。此外,一个县区通常包括了很多村居,而CFPS的随机抽样方法,可以将村居近似看成随机分布在试点县与非试点县,进一步保证了工具变量的外生性。使用工具变量后的一阶段回归结果排除了弱工具变量问题,而二阶段回归结果则表明,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后,新农保仍然可以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另外,作者在稳健性检验中分别采用中青年人群与老年人群的消费基尼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估计结果均保持稳健。

接下来在机制检验中,作者首先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广义熵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新农保对缩小低收入者之间消费差距的作用更大。为进一步探究参与新农保对年轻人跨期平滑消费决策的影响,作者在村庄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进行了检验。在村庄层面,作者计算了年轻人日常消费、医保支出、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发现新农保可以显著降低医疗保健支出和教育支出的不平等;在个人层面,作者使用年轻人每年不同类别的消费(包括各项消费、日常消费、医保支出、教育支出,使用对数形式)作为不同的被解释变量,加入个体、家庭及村庄层面的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年轻人参加新农保能够显著增加各项消费、日常消费和教育支出,并且该促进作用会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而减弱,同时新农保对医保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医保支出的需求弹性较小,即使预期收入增加也不会大量增加相关消费。另外,作者还进一步排除了新农保养老金可能对亲属间私人转移支付的潜在影响。

*策含义

本文基于两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保以及提升保障水平等措施是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状况的有效途径。

仅用于学术交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

关于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