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群友会谈室如何迈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复制链接]

1#

前言

寒假时间已然过半,无论是在实习、备考还是难得摸鱼,大四的同学们都要开始为同一件事烦恼了:学位论文。当然,刚刚经历了大四生活的研究生同学们也来不及庆幸,去年完成了本科论文任务的他们,在研究生的第一个假期也迎来了数不尽的论文压力。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选定题目往往意味着一项任务正式进入日程,而文献调研则是真正开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这一步也是许多同学最为困惑的一步:究竟文献调研能够对论文写作起到什么样的帮助,要如何完成一次良好的文献调研?看了以下的讨论,也许会对我们共同的困惑有一些启发。

一、

我们共同的困惑

A同学:各位大佬,写论文如果避免洗稿呀,就是前期看了一些文献,但写起论文东拼西凑的,查重查不出来,但自己写的就知道其实都是别人的观点,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真正想要完全原创地写一篇,观点幼稚,语句不专业,结果还是陷入借鉴别人论文,沦为别人观点复读机的窠臼。怎么破局?A同学:并且看同一个论题的多篇博士论文,发现好像很多在观点和思路上都有重复?硕士更多。不过看核心期刊,作者们的原创性就非常强,但心里也清楚,自己很难达到那种水平。B同学:嗯...其实我有类似的困扰吧,我觉得首先要明确一个点是:不管研究什么领域什么选题,基础的法学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法学方法论的知识、甚至是法哲学的知识。我觉得看文献更多是帮助了解现在的热点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好文章;可能要形成自己的观点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阅读积累的。C同学:虽然我写论文也经常这样…但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资料看的比较多的状态,还没有达到资料看的非常多的境界,有时候对一个领域了解的深入了而且看过多种不同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就会浮现了。

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一个“学术问题”

D同学:我最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你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者已被解决,你得到的结论可能是错的~在写自己特别不熟的领域这个问题尤为明显。我现在特别怕这颗长篇大论发现都是错的,方向就不对B同学:我们所的老师有个观点是其实让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去想出原创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结课论文老师们都先要求我们能说清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研究生阶段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至于解决问题可能是需要很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积累吧。E同学:找问题是最难的了特别是在文献看了一些,基础知识又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同意别人的看法。感觉知识不系统,又要写东西的时候,巨难受,一头雾水,真的很希望有一种课能教我怎么入门。而且有些问题虽然是问题,但是在实践上可能因为国情的原因就根本不存在问题。各种角度的都已经被解决了然后你想看的一手资料也已经被人家引用了。很多时候不仅是专业知识不够,然后背后的那种法理学原理基础不够,很多东西也写不深入,就感觉本科阶段学的东西也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自己如果没有课外书看书完全是处于知识库为0的状态。我想问问大家看书都是怎么样看的呀,因为很多时候我感觉看了也会忘F同学:奉劝大家先查文献再选题。我的本科论文选了“互联网+”的题目,本以为已经非常新颖了,然而做完文献调研才发现,现在的风口是“大数据”,互联网的相关论文已经把问题研究的差不多了。

从文献筛选和梳理中提出问题:一个初步的思路

G同学:我提供一个思路,既然文献调研已经很充分了,就不要全盘的接受这些文献中的观点,针对研究素材的时效性、观点本身的逻辑性、观点所立足的哲学基础、文章的社会基础等多个因素,找这篇文章的局限性,然后尝试用你的新一手资料、新研究方法或者新的思路给出一些基于前人又超出前人的结论。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结果,在学生时期,我觉得能做到学术临摹就很有意义了,不求观点结论创新,只求得出来的结论是周延的、合乎逻辑的。特别是,如果是研究现行法的,那显然可以用新的法律、新的司法解释、新的案例来作为突破口。H同学:而且还可以从最近出现的一些案例和论坛找思路~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从最近的一个案子入手,目前没有相关论文写这个问题,每个点虽然有人研究过但不成体系,这样就可能看起来会有点创新。I同学:对前面群友讲得也有同感。我觉得做好文献综述很重要。看文献时多动笔多激发一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整理文献后,发现存在薄弱研究的地方,可以着力研究。国内的看完了,可以多看看国外的,坚信总有可供我们研究的“阙漏之处”。J同学:这个问题真的有共鸣了。我觉得也不一定要有多少的原创或者新观点,我导经常说能够在前人基础上打一个补丁就可,这个可以是觉得前人有没有研究到的地方,也可以是前人研究比较散乱你进行了系统整理梳理之类的,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讲清楚这个论文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行了。I同学:我觉得梳理散乱化的研究这个出路挺好哒。当然,前提可能是,针对这一争议问题需要有很多研究,并且比较散乱、尚无多少人整理。如何梳理散乱化的研究:指路好物推荐群推荐过的幕布软件,嘻嘻。G同学:同意楼上J同学提出的“打补丁”的观点。论文首先是要争取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如果能在梳理的基础上明确这些文献所指向的问题,也是很有价值的学术输出。J同学:是的,这种梳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做一些类型化研究,比如大家都有些什么观点,域外都有什么观点,我们和域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采用什么观点,为什么采用这个观点,这种就可以。G同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基本权利的限制中,第一步是确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之后才是判断是否构成对基本权的限制、这种限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是否合宪。大部分研究往往多会论证形式与实质上的合宪性,因为看起来比较有讨论空间,而且涉及具体结论的得出,所以对于基本权限制的其他步骤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去年王锴老师在法学研究发了一篇《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从文章本身来看也并没有提出什么新观点,甚至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德国基本权理论、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案例的梳理、总结,但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一个以往鲜有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