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即将开营第16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写作 [复制链接]

1#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线上答辩,云端相聚

进入5月以来

各学院开始精心组织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线上答辩

从方案制订到流程控制

从平台准备到学生分组

计划严谨细致组织井然有序

师生互动顺畅学术氛围浓厚

体现了本科生

毕业论文答辩的严肃性

让同学们隔着屏幕

感受到了仪式感

让我们感受一下

各专业的答辩现场

和学子们的心路历程

在这特殊的时期

共同进行一场精彩的收官!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5月17日下午,级民族学专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了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该专业答辩学生共41名,分为3个小组,参与答辩的老师共12名,答辩会历时4个小时。

民族学班格绒青中

“可能是因为不能像往届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一样在教室里当着老师们的面答辩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疫情让我跟同学们太久没有见面,这次答辩对我来说变得更加神圣。答辩的时候,看到同学们还是那个样子,老师们的声音也和上课时一样,像离家好久之后回到家里的样子,既熟悉又感动。答辩完后,同学们都把合照和各自的感受发在朋友圈,我们彼此留言毕业快乐,但其实打字的时候内心下着雨。——因为答辩完后,想念更深了,情谊更浓了!原本我们发在朋友圈的应该是在双子塔前精致的毕业合照,是把酒言欢,互相拥抱,现在却变成了在不同地域,穿不同季节衣服的同学在一个屏幕前的相聚。即使有深深的意难平,即使隔着天南海北的距离,我想那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回到了同一个地方——民大!”

美术学院

5月18日,学院级本科5个专业、7个方向的余名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在腾讯会议平台上顺利举行,按照专业集中、指导老师相互交叉分组原则,答辩共分为15小组。

视传班宋浩育

“线上答辩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样的经历意义非凡。为了保障线上答辩的顺利进行,学院提前组织我们进行了预答辩,清晰的告知了我们线上答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因此我们线上答辩的过程非常顺利,气氛非常活跃,虽然隔着屏幕,仍然能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饱满热情以及学院老师们的严谨治学。线上答辩的形式让我们上好了大学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难忘的一课,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环境设计班蔡艺琳

“为了使线上答辩顺利进行,我查阅了网上的相关经验,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准备了答辩所用的ppt和讲稿,提前调试好了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并自行计时操作演练了几遍,确保陈述时间在五分钟左右。正式答辩时,老师就我设计中的几个概念提出了问题,虽然有些紧张,但我还是沉着下来有条理的给出了回答,圆满完成了答辩。”

文传学院

5月14日,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共有11位专业教师,多名学生交叉分为3组,共同参与了线上答辩,历时6个多小时。

新闻学班尉赵阳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大部分在线上进行答辩,这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一个新体验。从正式发通知确定线上答辩,到答辩当天,期间大家都经历了多次模拟:下载相关软件、调试设备、准备PPT等等。我的准备过程不是很顺利,有时发现耳机收音效果不好,有时候受网速影响视频卡顿,这让我有点紧张,担心影响自己的发挥。在答辩当天,我的设备起初有些问题,好在经过调试很快修复过来,各位老师同学也耐心地给我足够的时间,最后顺利完成答辩。线上答辩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答辩,除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还要感谢各位老师们的包容和鼓励。希望武汉能早日恢复生机,我们校园再聚!”

外语学院

5月14日,外语学院日语专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开展了在线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答辩中专业学生被分为3个小组同时进行,并由9位专业教师参与,期间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

日语班江慧君

“在真正线上答辩之前,我们先经历了一次线上模拟答辩,我针对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答辩设备以及网络进行了调试,并且预演了问答环节。正式答辩时我稍显紧张,但是我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冷静地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老师也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参考意见。总的来说,这次特殊的线上答辩进行地很顺利,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5月19日-20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利用腾讯会议顺利进行了三场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每组学生18-20人,每组专业教师3人。

生医班罗文溪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关于毕业设计的很多的工作都必须线上完成。不管完成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还是最后的答辩工作。答辩之前有很多的顾虑,担心线上答辩的过程会不如线下答辩表现得好,担心努力很长时间完成的结果没法完美的呈现和表达。但经过老师安排的预演以后,整体表现情况会比想象中的好很多。比起线下的答辩,这样的答辩形式减轻了直面老师和同学们的压力,更多的注意都集中于所展示的ppt上。并且利用网络工具,记录答辩过程也更加便捷。总体来说这是一次全新并且奇妙的体验。”

管理学院

5月19日下午,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2#
这肉比鸡肉好吃又脆爽 http://www.bankuaik.com/jxtp/6485.html

由不发表就出局主办的人文社科核心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目前已经举办15期,此外还有四期经济学核心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四期教育学核心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国际S刊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和量化论文之SEM核心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参加学习的学员普遍表示有很大的学术提升,通过课程学习和讲师一对一指导,他们按照设计的时间进度确定选题,进行文献综述,完成论文写作与修改。

首先给大科普一下,人文社科类指的是人文与社科两大类。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社科即指社会科学。其主要包括的专业有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舞蹈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音乐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从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角度来看,人文社科类存在一些共性,并且也存在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优势性。

我们主办的“人文社科核心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旨在指导学员进行论文写作与实战练习,指导老师都是由我们层层选拔的有丰富发表经验的老师,每位学员都可以有多次与指导老师一对一沟通交流并汲取经验的机会,可以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并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个人努力下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与发表。

最近,我们收到很多小伙伴的私信,询问最近论文训练营的开始时间。

通过一年多几十期数千学员的实践检验,证明了训练营课程成效显著!在结合之前课程内容与经验的基础上,十月份推出最新一期“第十六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训练营",更好的服务学员!

专业讲师团队介绍

01

直播课讲师

1)“学术大咖”加盟:

从14期训练营开始,平台非常荣幸邀请到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历史上首位华人正教授加盟,其在相关领域发表SSCI国际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SCI一区期刊论文近40篇,在职业领域的重要期刊《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IF=3.4)发表论文17篇,并在年3月被任命为该期刊的副主编。

本期训练营将为学员开讲“《学术论文发表与学术职业生涯规划》”,报名后即可提前学习!

2)“学术青椒”加入:

科研论文作为学术成果主要的表现形式,很多学术群体对科研论文能力存在很大的空白,学术创新止步难进!本期训练中邀请一位青年学者从自身经验为大家带来《科研论文能力与学术创新》一讲,老师已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2项、16项省部级课题。在《浙江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参著2本专著、2本教材、2部论文集。

3)“期刊编辑”点金解惑:

很多学术群体都希望可以和期刊编辑零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但是由于核心期刊编辑身份与工作的特殊性,避免一些影响,训练营课程中邀请到某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杂志社资深编辑从期刊编辑的身份谈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内容。

除了以上新加入讲师,已有直播讲师团队介绍如下:

4)学君老师,真名郭泽德。男,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高校教师,致力于新媒体传播理论及实践研究,读博期间发表8篇C刊文章,荣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最大学术自媒体学术志(前身为学术中国)创始人。所创建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