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益友,还有与我同寝共枕的人儿
想把你们统统写进末页的论文致谢里
将这份情谊永锁在这个夏天
致谢
三年科研时光匆匆而过,从启程时的新鲜感与对课题的好奇心,到途中遭遇重重挫折的失落与不知所措的迷茫,再到后来顺利发表两篇SCI文章的成就感,逐渐领略到人生大有可为的辽阔天地,每一种悲伤或快乐的感受和当时的场景都依然记忆犹新。三年中,有太多想记录保存下来的心情和生活点滴,每个出现的难题都用不同的方式教我成长,每件发生的事情都带给我独特的经历去演绎人生,每位遇见的良师诤友都赠与我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感谢我的导师徐期勇老师,四年前的夏令营,能够被徐老师赏识并给我加入北大固废组学习的机会,是改变我一生的幸运机遇,而研究生生涯,能够受教于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导师,则是每位学生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谢谢徐老师在我有进步的时候,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我,给我足够的信心朝着目标大步迈进,更要谢谢徐老师在我沮丧颓废时,偶尔严厉批评我,但也不断鼓励与鞭策我,给我勇气继续热爱生活,大胆探索科学奥秘,在科研中发现快乐,写出自己的故事。感谢吴华南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吴老师幽默洒脱的生活态度,让学生们枯燥的科研生活多了一分风趣。吴老师除了经常关心我的科研进展与留学生活,也在我任班长期间,为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各项评奖答辩准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感谢高在鹤老师,虽然我们没有太多交流,但高老师对待科研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组会上提出的犀利问题,总是让我受益良多。
……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养育守护我二十五年光阴,赋予我海阔天空的想象力,教导我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以身作则成为我最好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我迷茫时永远明亮的灯塔。当我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了父母为我创造的优渥条件和精神财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定不负期望,努力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感谢北京大学、南国燕园,为我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也让我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感谢北大,不仅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为我们穿上坚实铠甲,开启新的征程。我会牢记作为北大学子的使命和担当,勇往直前。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拼命奋斗的自己,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在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虽然有过很多放弃的念头,但从未妥协。在北大的三年,我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而且更敢于将想法付诸实践,在千百遍锤炼中不断找寻自我,收获成长。希望当我们走出校园,仍要纵情燃烧,成为自己的光芒。
——杨璐宁
致谢
年来深圳的火车上,火车的滚轮声音仍回荡在耳边,仿佛我还是那个稚嫩的少年。回望过去这些年,曾经踌躇满志,曾经也迷茫过,曾经也沮丧过。面对曾经的失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重头再来,就像当年的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从零开始,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坦然的心态。读博士的这些年,有无数的感动。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全*民教授。是您站在神圣的科研大门前,告诉我:小伙子,我做的科研很有意思,也许未来某一年真的能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怀揣着雄心壮志和强大的好奇心,我走入的这个领域。当遇上实验做不出来,又找不到思路,身心俱疲的时候,您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开导我,用朴实无华而简练的语言帮我走出困难,让我重拾信心,继续向前。学院内的老师夸您全才,不是因为您姓全,而是您真的对科研非常狂热,对各个领域都能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您在前沿知识、最新科技的海洋当中遨游,是多么的享受。面对不同同学出现的不同坎坷,您总是淡定地告诉我们:你们现在经历的困难、挫折,都是你们人生中的财富;未来的人生里,你们回过头来看,你们会感谢你们现在遇到的坎坷。简单的话语里,透露着对人生品味的坦然。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榜样,带领着整体实验室共同进步。转博答辩、学生报告、博士预答辩、组会报告等报告以严谨的态度来讨论,论文、报告不符合逻辑和要求的,会一直修改要符合为止。工作上您丝毫不懈怠,经常看见您在办公室到很晚才回家。仍然记得跟您一起解析结构、讨论到凌晨两点多,突然想起来忘了跟家里说,那种为了科研,忘我的精神深深地让我尊敬和佩服。虽然高强度的工作,但您总不忘抽空去锻炼身体,您还鼓励我们在科研之余要去锻炼身体,给我们买了羽毛球拍、兵乓球拍等。在您的感染下,课题组氛围越来越好,气氛融洽,团结向上,形成了一个健康而有活力、有干劲、有梦想的团队。
感谢北京大学的苏晓东教授、纪建国教授、罗静初教授、郑晓峰教授、陈兴教授等,在本部第一年所学的知识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做了很好的铺垫。感谢高级分子生物学讲座的各位老师(李国民教授、周专教授、雷宁教授等),各位教授不同领域的讲座为我拓宽研究视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感谢徐永萍同学、田学远师兄、叶朝阳博士,在本部期间学习蛋白质结构解析时所提供的帮助。
——罗钦宏
致谢
学无止境,研究生阶段的探索仅为一瞬,但是细细回想,那些在这三年中帮助着我,鼓励着我,引领者我的人,对我的影响已经铭刻于日常,也将一直陪伴着我走向人生每一个下一步。毕业论文将在程序上为研究生的学术生涯画上句号,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构思和写作的所有人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孟婧,感谢孟老师在我攻读学位的过程中给予的每一次关怀和帮助。论文从选题到成稿,都倾注了孟老师的心血,孟老师的责任和热情深深激励着我不断深钻。希望在将来的日子也还能与孟老师对坐,侃侃而谈,不仅交谈学术,也分享生活。对于孟老师坦诚清晰的作风和如沐春风的指点,我感念至深。祝福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可爱!还要特别感谢亲爱的徐泓老师、叶韦明老师、余树彬老师、刘阳老师和胡杨涓老师,三年时间里在汇丰、在英国、在课堂中、还有疫情期间在线上的关心和指导,让我一步一步提升自我要求,挖掘自身潜力,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同时,我要感谢挚友文馨,拨冗为我的论文协作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和支持。你在技能上的专业,和在合作中带来的愉悦都让我想为你高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还要感谢黛黛、菜菜、灯塔、简萌萌、皇上、Winni、Darren、颜如玉、晓婷对我论文的大力支持,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带来前进的动力。此外特别感谢JK的陪伴,让我在享有平静的书桌外,还有一方跳动的天地。
突发的疫情让本应沸腾的毕业季变得平静,在此我也想感谢所有在疫情中成为我坚强的后盾,关怀和激励我继续钻研学术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特别感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无条件的宽容、支持和照顾。
言短情长,祝福一起在汇丰奋斗过的小伙伴都拥有道路越走越宽阔的劲头!
——凌杉杉
致谢
三年一瞬,匆匆落幕。三年的南国燕园的生活转眼成为回忆。短也三年,长也三年。往事历历在目,莽撞而直接,平凡且轰烈,希望未来的我依然能够坚持真我,贯彻初心,继续前行。
首先,想要感谢南国燕园这个美丽的校。感谢这个校园为每位学子搭建的学习的温床。南国燕园,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我们最后的象牙塔,我很珍惜她。
其次,想要感谢实验组的导师、师姐们、同学们在学习实验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包容和鼓励。感谢实验组的大家在学术上给与的帮助,以及容忍我在生活里横冲直撞。
还要感谢我的室友和好朋友们,感谢室友李俐珩、谢卫萍、张敏,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拥抱了最真实的我,一直为我加油打气;感谢好朋友张博雅、杜依杭、李嫣婷,是缘分让来自不同组的我们在此相遇,一同分享快乐和忧伤。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母亲和表姐,感谢母亲理解包容报喜不报忧的我,聚少离多但依然挂念。感谢表姐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对我母亲的陪伴。
本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让我对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三年所学所做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更全貌的理解了我所研究的领域,也让我对到了学术写作的逻辑性和严肃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最后,谢谢在实验组的余珂导师对论文的指导,感谢中山大学陈保卫老师对实验和数据的支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有本文引用或参考的文献的作者。
最后的最后,我想用我曾改写的一首歌词送给我这三年所遇到的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你相遇。
——梅思钰
致谢
五四巍峨,未名澄澈。转身之间,已是两千个日夜流转。塘朗山不高,却印刻着求学时的蹒跚脚步;镜湖水不深,但倒映着博士生的通宵灯火。
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高山景行,金声玉振,您的教导使我终身受益。我要向我的同门兄弟姐妹致以最炽烈的感激和最温暖的祝福,你们是我生命中美丽的相逢,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我要向我的父母致以最深切的感恩和最遗憾的歉意,愿来者可追,树欲静,风则止。
不怕真理无穷,不顾风雨兼程,希冀“小红花”永远向阳!
——柏花
致谢
Iwouldalsoliketothank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