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果香日子甜,腾冲这个民族乡镇兴产业促团结 [复制链接]

1#

年7月,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公布了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名单,腾冲市荷花镇榜上有名。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荷花镇以民族团结为抓手,团结全镇各族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小镇,巩固脱贫成果,让更多群众走上果香日子甜的幸福道路。

羡多村:傣家儿女栽烟忙

日头正盛,荷花镇傣族聚居村羡多村,一望无垠的烟田绿油油般像在发光,宽敞的水泥路绵延至村寨深处,几个村民正忙着把烤烟合作社分配的烟苗拉运到田里进行栽植,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景象,群众们正在分秒必争地抢种烤烟。傣族群众万大明欣喜地说:“今年家里的13亩田全部种了烤烟,按照今年的行情到年底可以净挣4万元左右。”

不远处的果园里葡萄藤、西番莲也是郁郁葱葱,香水兰芬芳馥郁。近年来,荷花镇以烤烟、果蔬、畜牧、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打牢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基础,如今各民族村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仅就烤烟一项产业来说,荷花镇年完成烤烟生产38万公斤,创收万元。年上级下达给荷花镇烤烟任务38万公斤。目前,全镇烟农烤烟生产积极性高,争相种植烤烟,其中羡多社区合同面积亩、交售量公斤。

为了鼓励群众发展产业,荷花镇党委、政府同时在各个民族村寨开展“双语科普”工作,镇村干部、技术专家深入村寨和田间地头,同群众面对面交谈,手把手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技术送进村,送到各族群众手上。

民团社区:果子香日子甜

在荷花镇另外一个民族聚居的民团社区,村民李明兴正在清理田间的枯枝杂草。“这几天是我们草莓种植户最要紧的时候,趁着疫情好转,节假日到荷花采摘草莓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忙。这几年靠着草莓种植,每年可以净挣3万元左右。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真的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李明兴说到。

几年前因家庭变故,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明兴和家人生活十分困难,镇党委、政府和社区村干部结合民团村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积极鼓励帮扶李明兴发展草莓及烤烟种植,通过几年的发展,李明兴的收入逐年增多,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对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

不仅是李明兴家,如今民团社区80%的农户都靠种植果蔬实现了脱贫致富,火龙果、柑橘、葡萄、羊奶果等特色水果种植更是遍地开花,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拓宽销路等方式,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年,民团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亩,实现农民增收万余元。

行走在民团社区的路上,一阵阵草莓的甜香迎风而来,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整洁明亮,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幸福洋溢,一个个发展成果日新月异。

甘蔗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在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的戏台上,经常会有佤族清戏的表演。佤族清戏是腾冲市唯一被正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剧种的地方戏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佤族清戏追溯其起源正是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经由西南丝绸之路交融而生的一朵绮丽之花。

谈起甘蔗寨,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是腾冲市佤族聚居最多的村,佤族人口占全社区总人口数量的35%,其实除了佤族清戏等特色文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社区里1万余株的皂角树(柏子仁)。全社区共有户种植柏子仁,每年可收获柏子仁干果(皂角米)余斤。年,甘蔗寨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腾冲荷花柏子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种植的柏子仁集中起来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产品品质优良、价格公道,在消费者中有较好的口碑。合作社带动的不仅是当地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也为荷花镇打造“一村一品”项目提供了样板,通过发展皂角树(柏子仁)种植,同时带动姬松茸、金银花等林下作物的种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

每天傍晚从甘蔗寨村委会远远望去,盏特色太阳能路灯宛若星星一般点亮了村寨,从田里归来的农人们齐聚村头,一同跳起了最为熟悉的旋律《阿佤人民唱新歌》。

在党对边疆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同中国许多地方一样,荷花镇也在努力谱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新篇章,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边疆这朵柔情芬芳的“荷花”迎着党的百年风华盛放。

文:许丹华、尹丹一

图:荷花镇综合

责任编辑:陆云晓、屈晓丽

总编辑:沈祥贵

审核:王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