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茵陈从药用到食用的野草 [复制链接]

1#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这句古语流传至今,提醒着人们在合适的时间采摘这种珍贵的野草。茵陈,虽外貌似艾草,却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治诸黄疸之专药。不仅如此,茵陈还具有药饵与食蔬的双重用途,这种野草在古代就被人们广泛食用。如《本草纲目》所述,茵陈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美味的菜蔬。在淮扬地区,人们甚至在二月二日这一天采摘野茵陈苗,与粉面一同制作成茵陈饼食用。虽然茵陈味苦性寒,但长期服用却不会体验到其苦寒之性,更未见有苦寒败胃的记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种神奇的中药材茵陈吧![茵陈的功效]

中药名:茵陈,别名茵陈蒿、白蒿、绒蒿、臭蒿。它来自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地上部分,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见于山坡、河岸和沙砾地。春季当幼苗长到6~10厘米时或秋季花蕾形成时,是采集茵陈的最佳时机。经过晒干处理,春季采收的茵陈被称为“绵茵陈”,而秋季采割的则称为“茵陈蒿”。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能够归入脾经、胃经和膀胱经。它被誉为治诸黄疸之专药,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此外,茵陈还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叶酸、挥发油等,以及多种有益物质。

在植物形态上,茵陈属于半灌木类。它的茎直立,基部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通常为紫色。幼嫩的茎枝上覆盖着灰白色的细柔毛,随着老化逐渐脱落。基生叶宽大,有柄,呈现2~3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的特征,小裂片线形或卵形,两面都密被绢毛。头状花序球形,多数聚集在一起形成圆锥状;花朵淡绿色,外层雌花可育,柱头2裂叉状;而中部两性花不育,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为长圆形,无毛。花期跨越8月至9月,果期则从9月延续至10月。[茵陈的作用]

茵陈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被誉为治疗黄疸的专药,能够清热利湿、退黄。此外,对于小便不利和湿疮瘙痒等症状,茵陈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现代医学中,茵陈的独特价值和广泛用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和应用。1、茵陈具有显著的利胆退黄功效。2、它还能辅助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3、此外,茵陈还能通经活络。4、在养血活血方面,茵陈同样表现出色。5、同时,茵陈还有滋阴补阳的效用。6、对于止痒和保持皮肤清爽,茵陈同样有效。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茵陈的食用方法:

茵陈枣汤:将茵陈与大枣一同煮沸,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的功效。茵陈蜂蜜茶:将茵陈与蜂蜜结合,浸泡饮用,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茵陈蜜枣鲫鱼汤:将茵陈与红枣、薏仁、鲫鱼等食材一同炖煮,具有清热燥湿、利湿利水的功效,适合春季食欲不振者食用。

此外,在中医领域,茵陈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茵陈蒿汤:适用于治疗阳明病,伴有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及身发黄等症状。具体配方为茵陈蒿克、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60克,加水煮煎后分三服,可助小便通畅,尿如皂角汁状。

2、茵陈丸:专为黄疸病症设计,能改善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的情况。药材包括茵陈蒿克、黄芩90克、枳实(炙)60克及大黄90克,制成蜜丸后服用,需忌口热面、蒜等食物。

3、茵陈栀子黄连汤:针对大便自利而灰的症状,可用茵陈蒿9克、栀子及黄连各6克煎服,以缓解病情。

4、茵陈四逆汤:适用于发黄伴有脉沉细迟、肢体逆冷及腰以上自汗的情况。药材包括茵陈蒿60克、附子一个、干姜(炮)45克及甘草(炙)30克,需水煎后服用。

5、茵陈治疗疮疡:将茵陈蒿两握以水煮取七升,可用于清洗疮疡部位,隔日一次效果更佳。

6、茵陈治疗风瘙瘾疹:对于偏身瘙痒、搔之成疮的情况,可取茵陈蒿克(生用)、苦参克煮水后蘸棉拭之,日五七度,可缓解症状。

服用禁忌:脾虚血亏所致的虚黄、萎黄者不宜使用茵陈。通过了解这些关于茵陈的详细信息,您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中药材来治疗相关病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