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皂,亦被称为猪牙皂角、牙皂、乌犀、小皂、眉皂或小皂荚,是一种具有独特功效的中药材。其性温,味道辛、咸,并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肺经和大肠经。猪牙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于开窍祛痰和散结消肿,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温化寒痰药范畴。猪牙皂,这一具有独特功效的中药材,实际上是由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精心制成。皂荚,这一高达30米的落叶乔木,以其树干上棘刺劲直、常分枝的形态特征,生长在海拔至米的山坡林中、山谷地带。其主产地遍布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以及陕西、甘肃等地。到了秋季,人们便会开始采收这种珍贵的药材,经过除去杂质的精细处理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我们所说的猪牙皂。皂荚这一中药材,在古代医学著作中便有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而猪牙皂,则在《名医别录》中首次出现,其中提到“猪牙皂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强调了其采摘与处理的重要性。在宋代,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中详细记录了皂荚的神奇疗效。元蕥五年,湖北蕲州、黄州一带流行急喉痹,死亡人数众多,病情发展迅速,有时甚至半日或一日致死。然而,黄州一位名叫潘昌的推官,得到了一种名为“黑龙膏”的秘方,其中皂荚为主药,专治各种喉痹。此膏治愈了不少患者,彰显了皂荚的显著疗效。
此外,《本草纲目》也详细记载了皂角的功效与用法。书中指出,皂角能通上下诸窍,治疗风湿痰喘、肿满等症状,还能杀虫、散肿消毒、搜风治疮。
宋代钱竽的《海上方》中,也有皂角的运用。诗中描述了皂角与细辛配合使用,吹鼻内可迅速恢复神智,体现了其急救功效。体虚者、孕妇以及患有咯血、吐血症状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皂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