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http://www.zherpaint.com/m/ 原创不不读库
▼
怪棋
事情要从日海名人在本能寺下出的一步怪棋说起。
年6月20日夜,即将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看着首代名人(棋力最高者的荣誉头衔)日海和尚与鹿盐利玄的棋局,沉默不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围棋中出现“三劫连环局”。
所谓“三劫连环”,是指盘面上同时出现甲、乙、丙三处劫争:首先日海可以在甲地吃掉利玄的棋子,随后利玄可以在乙地吃掉日海的棋子,然后日海可以在丙地吃掉利玄的棋子,接下来,利玄又可以回到甲地,吃掉日海的棋子……这样无限循环下去,形成无穷无尽的劫杀。
“三劫连环局”示意图
真实的“三劫连环”棋盘现场
三个劫争,关系到最终胜负,但又无法可解,只能以和棋告终。当观棋者一一散去,无人意识到,他们也身处全日本乃至中日韩三国的变局之中。
6月21日晨,信长麾下的明智光秀派人包围本能寺,向士兵们下达了“敌在本能寺”的命令。山冈庄八于《兵变本能寺》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队伍艰苦地穿越本能寺周围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和竹林,沿着黑糊糊的壕沟,将本能寺围了个水泄不通。”
兵变本能寺
正如山冈庄八所写:“为何而战?是大多数士兵所不知的。胜者为王败者寇,想生存,只有战胜敌人。天天使刀弄枪的武夫在这样的现实中生存,一听到冲锋的军令,立刻发出震天呐喊,争先恐后地冲到围墙前面。约一万坪的本能寺院内,一片死气沉沉,甚至让人毛骨悚然。到处弥漫着皂角树发出的刺鼻气味,树梢上,星星若隐若现。”
信长在这场叛变中被烧为灰烬,仅留下离世歌:“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十几天后,丰臣秀吉带兵讨伐明智光秀,两人展开天王山会战。光秀兵败,秀吉成为日本之主。秀吉死后,德川家康上位,在江户开设幕府,彻底熄灭燃烧一百多年的战火。
如今的本能寺,位于日本京都
从日海下出三劫连环局,到丰臣秀吉一战功成,前后不超过半个月时间。
后世对这次兵变的经过并没有太多异议,所有人的疑问都聚焦于一处:为什么光秀会叛变,把“战国三杰”为首的织田信长一把火烧死?
动机
关于明智光秀兵变的动机,有非常多的说法。
年,丰臣秀吉命人撰写描述本能寺之变的《惟任退治记》,其中提出最为著名的“旧怨激发说”:信长曾经间接害死光秀之母(或乳母),还意图消灭光秀的盟友元亲,又因臭鱼等小事当众责罚光秀,使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无数作家以此虚构过多种历史小说。
日本战国史学家高柳光寿在年出版的《明智光秀》书中,更倾向于“个人抱负”说法:光秀自视极高,并不认同行事激进暴力的信长,因此想取而代之。高柳光寿的理由是,光秀曾多次上书天皇,请求担任征夷大将军,因此他谋反并非出于私怨,而是想开创明智幕府。
小和田哲男等学者认为,兵变的幕后总黑手是没有军权的朝廷。因为天皇曾派人三番两次示意,希望信长接任征夷大将军等高位,偏偏信长不予回应,导致朝廷内部觉得信长有异心,最后挑选了支持天皇的明智光秀发动政变。作家桐野作人也赞同这个看法,他认为光秀弄死信长的最大动机就是为阻止信长篡位。这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衣带诏”:皇帝觉得权臣不安好心,于是偷偷到外面找个打手,希望能够换个安全点的部下。
日本NHK曾报道,有人发现了当年光秀心腹斋藤利三的亲笔书信。信里的内容显示出,是利三力劝光秀发动政变。原来信长计划讨伐不太听话的元亲,身为元亲姐夫的利三为了家族利益求光秀谋反。而光秀本就和元亲是亲密盟友,因而听从了下属利三的建议。
山冈庄八在《兵变本能寺》里如此辩解:明智光秀觉得信长脾气太暴烈,伴君如伴虎:“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待在这里了。立子的希望也破灭了,信长定是万分痛恨他,若还想活下去,恐只有一条险道了……”“到了20日夜,光秀才再次把大家召集拢来:‘现在,明智家已危在旦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历史小说家大浦章郎本着“谁在案件中获利最大,谁就最有可能是幕后黑手”的逻辑,猜想本能寺之变是光秀和秀吉两个人合谋干的。两个臣子出于种种利益的考虑,先由秀吉向信长谎报军情,把他从安全的大本营安土城里引出来,同时派心腹下手干掉主公,最后两人平分天下。所以秀吉才能在事变之后迅速赶回来,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合谋说”的基础上,更多历史小说家提出“共谋说”:本能寺事变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信长属下众多家臣集体共谋的结果。先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利用信长渴望收集名贵茶器之情,把他引出安土城。再由光秀、秀吉、蜂须贺一党同德川家康组成的“反信长联盟”一起出力,狙击霸主。只是最后由明智光秀一个人背了黑锅而已。
作为日本史上的最大悬案,除了以上几种说法外,还有“单独叛变说”“家康黑幕说”“柴田胜家黑幕说”“理想冲突说”“忌妒说”等五花八门的解释。
《本能寺之变》
和以上所有脑洞大开的解释相比,明智宪三郎的说法最为奇诡:武田信玄家族覆灭后,德川家康随即失去利用价值,信长试图鸟尽弓藏。他本打算以茶会的名义把家康叫到本能寺,同时吩咐光秀暗中带兵剿杀。为降低家康戒心,信长特地只带了很少的侍卫出行。由于几个重要因素的叠加,光秀对信长有了贰心,就找家康同谋,一反手将计就计杀了主公。但光秀多年老友兼亲家公细川藤孝暗地里投靠了丰臣秀吉,导致兵变计划被秀吉猜到,故而得以提前部署,半个月内就逆转全局。老狐狸家康来不及营救光秀,只能先向秀吉臣服。等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接管天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这么一个信长让光秀绞杀家康、光秀借机反杀信长、秀吉趁机围杀光秀、最终家康获得胜利的“三劫连环局”,大概全世界也只有明智宪三郎想得到吧。
明智宪三郎生于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工学院大学院,做过日本历史学会会员、土岐会会员、情报系统学会会员。声称自己是明智光秀后人的他,像历史学者一样勤勤恳恳地搜集各种资料,写出了《本能寺之变》。这本书开篇就将“怨恨与野心”、“疏忽大意与偶然事件”等在历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七种论断逐一驳斥,因为这些结论的主要依据来自丰臣秀吉令人撰写的《惟任退治记》,而那正是秀吉为掩盖真相所炮制出来的宣传之作。
《本能寺之变》,明智宪三郎著
随后,明智宪三郎像围棋九段一样,将自己手里的史料重新进行布局,逐渐找到了信长的三步棋——消灭家康、削弱诸侯、吞并中国;光秀的三步棋——联系家康、反杀信长、期待和平;秀吉的三步棋——猎杀光秀、统一日本、征服亚洲,以及家康的三步棋——忍辱负重、接管全局、世界和平。但由于本书的论证过程过于简单,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觉得作者不像一位历史学家,更像个推理小说家。不过,很多围棋爱好者或许会喜欢该书,因为它完美契合了日海名人的那盘“三劫连环局”。
明智宪三郎的说法
从利益角度去看,明智宪三郎关于信长想杀家康的论断不无道理。当时最大的敌人已灭,无人能阻止信长统一日本,那么作为盟友而非家臣的家康就成为不稳定因素。再听话的盟友也不如不说话的死尸,故此信长才会以己为饵,去本能寺布局。但他错在不该叫上光秀。
光秀当时与元亲结盟,可是信长并没有考虑到部下的处境,依然派三儿子织田信孝讨伐元亲。或许在信长眼中,任何一个大名都有可能成为隐患,所以削弱反对者或者部下的实力就是顺理成章的行为。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信长担心统一日本后,领土太少家臣太多,地盘不够分,无法杯酒释兵权的他又恰好处于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于是产生一个非凡构思:命令强大的家臣出兵海外,入侵朝鲜与中国,用扩张去消耗诸侯的兵力,免得他们在日本同自己的子孙争权。葡萄牙传教士弗洛伊斯在著作中专门聊过信长的这个绝想。
按明智宪三郎的说法,正是入侵朝鲜或中国的战略逼疯了光秀。
按明智宪三郎的说法,他的先祖光秀本质上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将领。光秀本以为只要跟随着信长,就能结束一百多年的战乱,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不成想主上还要打仗。如果自己真的被派到异国他乡作战,还不如先定点清除罪魁祸首,所以趁着家康来京都,便叫上细川藤孝,在探明家康无意扩张的和平战略后,根据主公的布局将计就计,一把火烧死“天下布武古今无双的第六天魔王右府吉法师”。
在明智宪三郎的书中,细川藤孝其实是本能寺事变里最关键的人物。他既没有去救信长,也没有帮助光秀,而选择投靠秀吉。正是藤孝的去向,决定了日本未来三百年的走势。
明智宪三郎推断,藤孝偷偷传讯后,丰臣秀吉猜想光秀肯定会谋逆弑主。鸡贼的秀吉写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剧本:稳住敌人毛利,暗中调动部队,坐等光秀兵变,火速杀回摄津,抢占道德高地,用复仇的名义收拢各路人马,一举击溃光秀的孤军,把控京都与天皇,稳固实力后逐一消灭各处大名,最终统一日本。
之后的历史也确实踩着秀吉的鼓点一步步发展。他先是在天王山之战中吃干抹净,然后在贱岳合战中打败信长家臣团的领袖柴田胜家,逼得柴田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自杀。年,德川家康找到信长的二儿子织田信雄一起反对秀吉,两方打了半年多。起初秀吉兵力占优,但是被家康堵在小牧山动弹不得。为打破僵局,秀吉派人偷袭家康大本营三河国,不料遭到伏击,损失惨重。在正面战场不利的情况下,秀吉绕过家康,用极致的外交手段收服了织田信雄。失去大义的家康被迫退兵,臣服于秀吉。后来秀吉把妹妹朝日姬嫁给家康。年,丰臣秀吉降服长宗我部氏与佐佐成政,出任“关白”。
关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战国三杰”,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杜鹃不啼”的段子。据说这个段子还是作家柏杨引述自德川家康的原话,不知是真是假。
一个人问:“杜鹃不啼,如之奈何?”信长的回答是:“杜鹃不啼,刀逼其鸣!”秀吉的回答是:“杜鹃不啼,引诱其鸣。”家康的回答是:“杜鹃不啼,等待其鸣。”
这个段子生动反映出三人的个性。信长如魔,故能横扫天下;秀吉如猴,故能摘得硕果;家康如龟,所以“三杰”中最后是他取得天下,开创了将近三百年的和平时代。
“战国三杰”画像,从左至右: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纵观“战国三杰”,信长与家康名义上是盟友,事实上更像君臣,秀吉与家康名义上是君臣,事实上更像盟友。丰臣秀吉病逝之前曾留下遗嘱,请家康以五大老首席的身份代理国政,请前田利家担任儿子丰臣秀赖的监护人。只不过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年,前田利家去世,秀吉苦心维系的局面没几年就垮掉了。
结局
简单介绍下秀吉和家康两人的终局。年,秀吉进行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国内战争:镇压九户政实。之后日本已经装不下他了,脱缰的秀吉想起信长的野望,将视野投向海外:先征服朝鲜,再吞并中国,后踏平印度,统一全亚洲,放眼全世界。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启了长达七年的侵朝战争。
开战初期,侵略军处于绝对优势,以闪电战的速度迅速攻占汉城与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被日方吞没,仅存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的义州一带。丰臣秀吉考虑,按这个进度,中国也能很快吃掉,于是他计划迁都北京,还提前把中国的大片土地封赐给各个部下。
年,明神宗派辽东总兵李如松和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率领四万多人跨过鸭绿江,抗击日军。中方同朝鲜名将李舜臣等人经过多次血战,抵抗住了日方攻势。年,中日边打边谈,战争第一阶段大致结束。年,日军再次侵略朝鲜,中国再次抗日援朝。两方死磕了一年多。年8月18日,丰臣秀吉死于伏见城。日军遂与中国议和,全面撤军。
这场战争影响深远。朝鲜付出惨重的代价;丰臣集团也渐渐分裂,最终导致家康夺权;明朝国力下降,给了努尔哈赤发育良机,三十八年后,清朝建国,四十六年后,明朝覆灭。
年,丰臣秀吉病逝,继承人是六岁幼子丰臣秀赖。秀吉的家臣分裂为石田三成主导的文官派和德川家康主导的武官派,两方派出二十多万兵马,展开关原合战。这是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内战,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家康取得了最终胜利。
明智宪三郎的书中说,家康和光秀一样,都反感信长与秀吉的扩张战略,属于爱好和平人士。当年正是出于对军国主义的担心,才与光秀共谋弄出本能寺之变。现在轮到他掌权,家康立刻休养生息,还力求与朝鲜、中国恢复交往,彻底熄灭燃烧了一百多年的战火。
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开设幕府。此后德川幕府历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延续了二百六十五年。年,幕府时代终结,日本迎来明治维新。
德川家康
四大世家
信长也好,秀吉也好,家康也好,都属于过客。主角是在开篇下出一步怪棋的日海名人。
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日海的徒子徒孙吴清源、木谷实、林海峰、藤泽秀行、聂卫平、曹薰铉等众多棋手的故事,与“战国三杰”相比亦毫不逊色。
吴清源
聂卫平
藤泽秀行
信长去世以后,喜欢围棋的秀吉拜日海为师,并为其设立统领棋界的棋所,规定以后全日本只有成为名人的棋手才可以成为九段,接管棋所。日海从此成为棋坛领袖,扩建了寂光寺,以自己居住的本因坊为名,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他也改名叫本因坊算砂。
家康上位以后,由于老百姓的生活安定,棋坛慢慢繁荣起来,逐渐形成本因坊、安井、井上、林四大世家。四家的一流高手(一般要在七段以上)会不定期到江户城(即现在的东京)聚会,在天皇或将军面前表演对局,争夺名人头衔。后世称为御城棋。
御城棋反过来巩固了四大世家的家元制。所谓“家元”,是指日本艺能界里,传承传统技艺、管理门派事务、发放等级证书的家族。家元制多见于剑道、柔道、花道、茶道、围棋、将棋等领域。其首领称为“家督”,家督的继承人称为“迹目”。家元制的重要特点是:以技艺水平而非血缘关系来论高下,通常门派的继承人都是业界高手,而不是子孙后代。
御城棋
出于彼此的竞争关系,四大世家分外看重独门绝技,除了在御城棋中全力施展之外,高段位棋手平日里很少和本门之外的人对弈。对于出战的高段位棋士来说,胜负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系着门派盛衰,因而精神压力很大。
年,御城棋作为一项传统活动,被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吉宗明确了固定时间:每年的11月17日。
执政者的支持和体制化的竞争,给历代棋手注入强劲的动力,也衍生出许多传奇,比如“三生三世之局”。
*明智宪三郎对本能寺之变发生动机的说法漏洞甚多,已基本被日本学术界否定。详情可参考吴座勇一《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第六章内容。
相关阅读:
▲
本文节选自《棋局》,作者不不。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日本战国史上的三劫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