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723/r9qcpec.html在4.22世界地球日到之际,郑州市环保志愿者团队一行18多人在原省林科所古树专家董云岚教授的带领下于4月19日来到焦作,对丹河峡谷博爱县三渡村、沁阳市九渡等地太行山区的古村、古树、古城堡进行了考察。
丹河,古称丹水,发源于山西晋城,流经河南焦作,全长公里,在博爱县境内汇入沁河。丹河峡谷山高岭峻、河道蜿蜒,水碧如玉,过去,沿丹河峡谷有九个渡口,依渡口形成多个古村落。近几年来,当地乡村依托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农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当天上午,志愿者首先来到丹河峡谷的于庄村。于庄村位于博爱县西北山区,村旁的三渡湾是丹河古渡口之一。于庄村共有50余户余口人,遗存有石头房上百间,认证古树20余棵,还有多个水磨坊。这里依山傍水,颇有竹乡古韵,素有“太行山居博物馆”之称。
志愿者们在于庄村支书曹有福的引领下走进于庄村,村支书曹有福介绍说:我们于庄村的石头房是先人们用丹河里的鹅卵石垒成的,这在太行山区的石头建筑里可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于庄村在曹支书的带领下,已有10多户开办了农家旅店,吸引许多山外的客人来这里休闲度假,昔日的贫困村正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
青山绿水,竹林掩映,古朴的石头房子、轰轰转动的石碾子,饱经沧桑的古槐树……这一切都让远道来的郑州志愿者们格外新奇。大家用手机记录下小村的秀丽美景,有的还抱着古树,推着石磨,摆出各种POSE,与古村、与大自然亲近。
在一处老宅院里,董云岚教授指着一棵多岁的古槐树说:“我们中原一带人民对槐树情有独钟:‘问我家从哪里来,洪洞县里大槐树’,先人们无论家搬迁到哪,首先要种植槐树,以此来表示对故土的怀念,所以中原许多农村都存留有百年岁龄老槐树,而像于庄村这样有十多棵老槐树的却不多见。
在一棵百年老皂角树前,志愿者们询问皂角的用途,董云岚教授说:皂角是豆科中国独有植物。皂角树的生长速度慢,寿命长,有谚语“百年柿树千年槐,槐树还叫皂角伯”,皂角树果实和刺针具有杀菌、祛痰、消肿、通便等功能,而民间过去多用它来洗衣、洗发,可以说是纯天然的肥皂。董云岚教授的讲解让志愿者们听了大开眼界。
于庄村这家房子的房顶,是后面房子的院子,这样神奇的结构既适合当地的自然形态,志愿者们对山村村民与邻为善和谐的关系而点赞。
在于庄村,环保志愿者们踩着古老的石头路,在石头房里探寻,与古树名木对话,和村民们相互交流。
孩子们也在与古村的探索中,感受自然的奇趣和历史的厚重。
中午时分,志愿者们来到有“太行山里小江南”之称的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九渡村是沁阳市常平乡的一个行政村,有13个天然村(包含里沟、八渡、葛万掌、九渡、沟口、槐树底、碾谷洞、南坡、群峪、黄掌、宋窑、尚河、天池岭),全村有人口多人,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九渡村因位于丹河第九个渡口处,故得名为九渡村,据专家考证,九渡村远在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兴盛于于明末清初,全村依河而建,河边至今保留着多处石头水磨坊,仍在使用着。年8月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正值春末,来这里踏青玩水、休闲度假的各地游客熙熙攘攘,志愿者们为太行深山里有这一方美丽的山水而感慨,而油炸花椒叶、凉调木栾芽、炒面、炒凉粉这些焦作农家特色小吃也让志愿者们吃得津津有味。
当天下午,大家马不停蹄驱车来到位于九渡村深山的槐树底自然村,这里曾经拍摄过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电影《刻在磨盘上的勋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爬上建在半山坡的小山村。石头房、石磨盘、篱笆门甚至房顶瓦椤上的瓦松都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
村中一棵千年大槐树,树干已经变成空洞,但依然生机勃勃。
董云岚教授对一起来的孩子们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你看这棵树长在石头缝里,即使成了空壳,也能坚强地活了上千年,可以说,大槐树已经成为中原人心目中的图腾。
接着大家又驱车沿着盘山路来到位于九渡村山顶的常河村。这里过去有30多户人家,多口人,因山高路险,政府把村民们都安置到了九渡新村,现在老村只有10多名老人在村里留守。
位于山顶上的常河村春天来得迟,山梁上野玫瑰丛丛金黄,山谷里成群的山羊在啃食着嫩绿的草芽,村边层层的梯田刚刚开始春耕,村头几十个蜂箱一字排开,蜜蜂嗡嗡嘤嘤飞来飞去忙着采蜜。
踏着曲折的青石小径,走过造型各异的石头房,志愿者们来到村南边,这里一溜长着三棵古树。大家在一棵千年榔榆树前停下来,仔细欣赏它粗壮的枝干和优美的身姿,而常河古村在榔榆古树的庇护下,也显得格外和谐。
董云岚教授对大家说:榔榆又称小叶榆树,树形优美。榔榆树皮脱落的斑块,颜色深浅不一,形同大大小小的祥云,又如猎豹皮毛之斑点,所以人们又叫它豹皮榆,俗语有“北榆南榉”之说。因为榔榆生命周期长,人们常常把它与长寿连在一起,唐诗人刘禹锡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名句。
董云岚教授说:在南太行发现很多榔榆大树,均为天然林,並多为丛生,都是石缝中生出,是自然遗留下的古树,非人为栽植。常河村有古榔榆分布,证明这一帶为古代天然林地。
常河村两个80多岁的老人正在树下乘凉,说起这棵榔榆树的年龄,一位老人说:我奶奶的奶奶说,她小时候看到的榔榆树就是这么大,我年轻时候就在这棵树下乘凉。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曾经来到村里,不信这棵榔榆树是奇树,拿起镰刀就砍,树干里竟然流出血红的汁液,鬼子以为犯了神灵,吓得扔下镰刀就跑了,殊不知榔榆的汁液本身就是红色的。志愿者们听了都啧啧称奇。
随后,大家下山来到九渡村的六郎寨古城堡,参观著名的杨家将为大宋国戍守边关的遗址,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边塞雄风。
在参观中,志愿者们认为:古树名木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被誉为珍贵的“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也是古村的灵魂,是环境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我们祖先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象征。
环保志愿者们表示:焦作市各地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乡村人民群众护树爱绿的意识很强,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活教材。今后会带更多的青少年来焦作,感受古村风韵,欣赏奇树风采,促进中原地区可持续性发展。
大家在古城堡合影,为地球日世界家园祝福。
(本文作者文宣摄影印象怀川及环保志愿者李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