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清风荷韵秋霞,小桥流水人家。
入秋以来,乌蒙深处的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俨然一派“山里江南”的胜景:宽阔的柏油马路进村入户,穿村而过的小河流水潺潺,田间莲叶翩翩起舞,坝子里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大棚鳞次栉比,山上的皂角树硕果累累……
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田园风光
“这里有风景、有产业,我们正依托资源禀赋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猫场镇*委书记谌业勇告诉记者,随着龙潭村旅游公路、活动广场、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正逐步实现乡村美起来、群众富起来,振兴之路上迈出矫健步伐。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加工产业基地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我们的‘面子’就是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和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里子’就是欣欣向荣的产业。”谌业勇说,如今该镇正大力抓好以皂角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加工产业基地,群众正在包装皂角米。
走进位于猫场镇皂角产业园的贵州碧诺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剥好的皂角米进行加工和包装,展厅里各种皂角生态食品和皂角洗发露等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公司年产销皂角产品吨左右,产值达万元。”公司负责人谢业光说。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米加工基地,猫场镇把皂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据了解,该镇种植皂角超过0亩,辐射带动00多户群众增收。
织金县牛场镇水城村,美丽乡村丰收在望
随着水、电、路、通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幅幅乡村美、百姓富的秀美画卷正在乌蒙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大山深处的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目光随着宽阔的沥青路延伸,可见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在一片绿色盎然中若隐若现。进入村里,田野稻谷飘香,荷塘群鸭戏水,烟柳画桥下流水淙淙……
“我们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感觉空气都是香的。”说起美丽的家乡,村民*国江笑容满面,幸福之情不言而喻。年,在外做了十多年消防和水电安装的他回到家乡,修建了三层楼房,从此长居故里不愿外出,“我现在依然在当地搞水电安装,赚的钱和外出赚的差不多。现在时代好了,在家乡的幸福感要强得多。”
青山绿水间的毕节金海湖新区上小河村
居住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看着村里各种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民武秋霞利用自家房子开起了“田园农庄”农家乐,集KTV、民宿、农家餐馆、烧烤等于一体,每到周末都有游客前来光顾。“我们村风景优美,游客来了都不想走。”武秋霞笑着说。
作为乌蒙深处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上小河村户籍人口人,其中80%是白族。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过去的脱贫攻坚大潮下,曾经的二类贫困村早已“凤凰涅槃”,成了金海湖新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如今在上小河村,说起生活环境,村民无不感到惬意。走上了硬化路,住上了“山水画墙壁”的楼房,家住上小河村七组的王泽虎笑逐颜开:“家乡环境好,有山有水有树林,水、电、路通到各家各户,院坝硬化了,走起路来鞋子上都不沾一点泥巴。”
美丽乡村建设让上小河村家家户户都走上了“放心路”,住上了“乡村画楼”。依托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生态优势,村里还大力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了杨梅、蜂糖李、景观香樟树等产业近亩,真正让群众过上了爽爽的“绿色生活”。
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毕节当前正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毕节市百里杜鹃槽门村风光
据悉,为加快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该市年规划发展蔬菜万亩(含辣椒)、食用菌12亿棒、中药材万亩、精品水果万亩,巩固茶园万亩。围绕蔬菜、皂角、刺梨、食用菌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带动群众增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毕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年计划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