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土散文男孩子的春天 [复制链接]

1#

过去乡下的男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恋群,喜欢在一块闹出点动静;二是眼睛爱往树上瞅,总想找点乐子。

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杨柳枝开始柔软的时候,两三个男孩子将鞋子一甩,蹭蹭地爬上树,折断杨柳枝,匆忙扔下来,然后从树上滑落,快到地面时一蹦落到地上,然后率一干人躲起来编草帽,做柳笛。

榆钱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可以当粮食来充饥。

男孩子放学回到家,身上挂一袋子或一个竹篮子,纵身爬上屋旁年老的榆钱树,拣鲜嫩的榆钱叶捋一把,先过过嘴瘾,软绵滑溜、清甜可口,满口清香。树下呼喊,树上回应,一片喧哗。回家后,家人将榆钱嫩时清洗一番,撒上面粉搅拌均匀,加上些许食盐,上锅蒸熟,那味道、那感觉可就非同一般了,毕竟有一份自己的辛劳在里面。

当毛茸茸厚实的楮树叶有小孩子巴掌那么大的时候,一串一串的青褐色的楮不揪子,像蚕宝宝一样大的时候,淘气的臭小子早就惦记着呢。男孩子在一起干活总是嘻嘻哈哈粗枝大叶的,所以摘下的楮不揪一个一个的先要将叶去掉,再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热水焯一遍,控干水分,倒入盆中撒点菜籽油,抓拌均匀,以此防止楮不揪在蒸的时候粘连成块,影响美观与口感,之后撒上面粉,面粉需能包裹住楮不揪才行,然后再抓拌均匀上锅蒸,这样才味道鲜美!

最为热闹的要数槐花飘香的时节,当白色娇嫩米粒一样大小花苞还藏在*绿色的花萼里,半未露出时,目光敏锐的小孩子早就发现了,心里盘算着采撷的日子。

在槐花还没有完全盛开,还没有完全占领春天的高地之前,向槐树索取财富的工具已经制作完毕了,有的找来一根长棍或是细长的竹竿,一头用细麻绳绑上铁钩子,有的绑上镰刀,竹篮子实在是破烂得厉害了,要用针线缝上一片旧布补一补。竹筛子也找出来了,缝隙大的还要用塑料薄膜袋铺上面。

槐花尖尖的、弯弯的,像洁白的狗牙一样,但比狗牙肥大,柔嫩。花苞绽开,像一张张能说会道的巧嘴翘起薄薄的嘴唇,又像展翅欲飞的白蝴蝶。花瓣儿白里透着*,*里泛着清,浸着甜,散着香,非人工所能及。一朵朵,一串串,一撸撸挂在高高的槐枝上,隐于绿莹莹的槐叶间。一树树,一片片,一坡坡,白茫茫、明晃晃,如雪似浪汹涌而至,声势浩大,令人震撼!

捋槐花的主角还是男孩子,先是用准备好的绑着镰刀的竹竿钩取槐树枝,猛地用劲一拉,割断了槐花树枝。如此反复几次,绑着的镰刀就会轻动,最后索性扔下工具,纵身一跃爬到树上猴子一样。这时便是男孩子们彰显攀爬的本领、冒险精神、逞能要强的时候了。男孩子们爬到树梢,肆意地摇晃着,闹嚷着,尽情地选择挂满花穗的枝桠,演绎着惊险、满足与快乐。

小女孩只能负责挎上竹篮在树下,忙着抢拾哥哥由树上扔下来的槐树枝,把一串串的银铃般槐花撸到篮子里。

槐花的做法可蒸可炒,也可做成面食,做好之后,你家的,他家的,全都端来凑一块相互品尝,不分彼此。虽说现在物质丰富了,但总吃又住那时味道,没了那时的简单与快乐!

不多时日,槐花便老去,纷纷飘落,地上像是铺一层厚厚的雪。清晨,家家用扫帚把满地的槐花扫成堆,地面上便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来,看着让人既觉着细腻,又觉着清闲。

这时,皂角树的枝叶已全部铺展开来,亭亭如盖了,如扁豆一样细长的青皂角悄然出现了,皂角树下,三五个贼贼的男孩子也出现了。皂荚树长满了长长的刺,无法攀爬,于是,小孩子便拣许多石头,土块向树上扔。毕竟不是自家的,小孩子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偷窃。一有动静,他们如鸟兽散。最倒霉的是丢石头的时候,投到别人家的屋顶上,砸坏了人家的瓦片,那时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最后,好歹不是一无所获,得手后赶紧溜之大吉。

到河边用石头敲烂,剥开皂角,清水清涤,剥开皂角仁,其中有一层半透明胶状物便是皂角米,皂角米吃起来没啥味,就是很劲道。

至此,直到大麦**,树上的故事暂时告一落段。可是,很快那村头的*杏,紫红的桑椹,阵阵蝉鸣,咧嘴的石榴又将为乡村的男孩揭开新的篇章。

审阅:吴秀明

简评:折柳枝、摘楮不揪子、捋槐花、偷皂角……乡下的男孩子生活多姿多彩、乐在其中。可惜,现在这种情景已是极少再现了。

作者:郭清平

终审:严景新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