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淡乃智泥峪二 [复制链接]

1#

往期回顾:淡乃智:泥峪(一)

泥峪

文/淡乃智

四门户

三维成像,立体观察至微。泥峪的门户,东是擂鼓台的神庙,西是跑窝村的天主教堂。彼间像是带有迷彩的士兵,俯仰之间,向之所欣,守望着泥浴,闪烁着信仰的光辉。

随着记载穿越时空,回到8世纪初,天主教信徒朝圣选址,“豹窝”地理酷似耶路撒冷之加尔瓦略山,故设天主教堂,竣工于年。清末,易名“炮窝”。解放后,改名“跑窝村”。这座集方圆几十里朝圣者的天主教堂,虽不可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相提并论,但亦是全国五大天主教的十字山朝圣地,一次性可容纳上千余人,故有“东方的加尔瓦略山”之誉。这座典雅古朴的大教堂,是人间正能量的标识,荣耀和激励着泥峪。

山口月欲出,先照擂鼓台。这里曾是兵戈之地。商纣年间,武王伐纣,姜子牙在此练兵;年7月解放战争期间,继三大战役之后的扶眉战役,一野将士曾在这里歼灭国民*逸匪70余人。在擂鼓台的洋槐树林里,至今存然着当年打仗时的掩蔽堑壕余米;近几年慧业者又在擂鼓台建神庙一座,此举不同凡响,历史的建树。神庙仙气飘飘,煞气汹汹,震颤着泥峪的灵*。

走进大山的门户,定格在美好的瞬间。空中像被洗过一样,大气没有一点浑浊。细细的出山风,柔美的扑面而至。满山遍野的花草,连绵一片,默默无间地铺设山脚下,布河床,至路边……是以拟之,不及你乐意盈盈。泥峪是一首歌,山石为它填词,鸟儿为它谱曲;泥峪是一首诗,青山为它题序,绿水为它朗诵;泥峪是一部小说,动物为它传奇,树木为它执笔。泥峪,是记忆中最有味道的风景。

五走马岭

走进泥峪,精彩纷呈。驱车驶过塔庙村,河西就是走马岭,属眉县地盘;河东滴水崖以北是擂鼓台西坡,属周至地境。是说也!擂鼓台、走马岭是大山与丘陵的衔接地带。

走马岭。置身峪口开阔处,近岭隅坐挟裹中。岭不算高,三四百米,沿峪方向进深约半里路,向东倾斜面约60度。走马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望岭息心,遥见的好去处。背靠大山,举目苍穹,俯瞰芸芸众生。

登上走马岭,一览无余,而小天下。东北方宽阔的河道,坐落零散的民居,远方的关中平原,尽收眼底。乡边的梯田,像是大山门户的精美画作,注入人类田埂劳作的精华。

山坡上的春天,负势寒树翠柏枝,浓桃杏花斗芳姿。絮雨初歇,翠烟掩映,绛雾氤氲,四周峥嵘。我爱滴水崖和走马岭的洋槐花、山韭菜、野茼蒿、香椿、小蒜等野菜,它有母亲的味道。山野菜成了我的思念,化作我一生的情缘。

此其自多也!走马岭的酸枣刺,齐人腰,遍山坡。据传唐王李世民酷爱打猎,有次带随侍骑马到走马岭狩猎,受到了酸枣刺的纠缠和刺痛,还被酸枣刺挂烂了龙袍。唐王唉了一声:“酸枣树的刺都应该长成端的,不要长成弯的挂人。”皇上是真龙天子,此言一出,走马岭得名矣!自那以后,走马岭的酸枣刺也长成直的了。此乃金口玉言也!

六隧洞

山中宝藏,深存境况。进山三四里,过了林业站就是东宁沟、西宁沟。每到这里,就感到古老的脉搏在跳动。据传西宁沟里的银洞沟有银矿,初唐时期就已被发现与开采。至今,石壁上凿有:“要得银洞开,秦琼、敬德转世来”的十二字样。

底层逻辑,有山就有庙。泥峪沿古道庙宇共有4座,即:五里庙、十里庙、十五里庙、二十里庙。此乃是也!神庙幽僻寥落,藏在深山人未识。无须相问庙归谁?坐来无日不开怀。

山神庙多的原因,应和山系有关,每个山神守护着各自的山梁。五里庙的神庙,庇护着位于南皂角岔的青石崖。大自然的造化,青石崖位显势雄,宽约近百米,高约上百米,横在游客眼前。酷似皇宫的半扇大门,封闭谷道东侧。西半扇大门敞开着,给行人留下通道。青石崖在崇山簇拥中,就像喝醉了酒的老翁,沉睡不止千年了,从来没人惊醒过他的梦。

然,人定胜天。皂角岔的青石崖不仅被愚公脱壳了,还刺穿了他的心脏。~年,由咸阳、宝鸡两地区*府主导,为周、眉两县交界地域农田灌溉,在这里修建泥峪水库。从周至县竹峪公社每个生产队抽调6名民工、眉县青化公社每个生产队抽调3名民工,日投入近千人,历时四五年的时间,按营、连、排、班编制,总指挥为周至县竹峪革委会副主任齐卫斌。为铺设五里庙大兴水利工程的主战场,在泥峪河东的山顶倾斜面西侧,沿东皂角岔至一堵墙,新修一条长约7公里,宽约3~4米的通山路,砂石硬化路面,叫“便道”。

期间,泥峪沸腾了。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横幅布满山间,在大山的掩饰下,装点出一片红色的海洋。就连坐飞机都能俯视到山坡上用白石灰镶嵌的大幅标语。谷道上,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一个个的半个篮球场,一缕缕的青烟,点缀在五里庙和黑沟的河床上,设置出高低不平,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临建景观。施工中,每天下午在凿山洞、劈山路上放“山炮”,一处接一处,一声接一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山川抖动,“野石”飞至数里之外,就连十里外的飞禽走兽,都胆战心惊,落荒而逃。

这条隧洞,曾是修建水库时那光华夺目的见证。同时,皂角岔也发出时代的悲音。在隧洞清渣中,未引爆的哑炮炸死3人;在黑沟炸药厂、便道的山上各摔死人,共牺牲5人,还有多名受伤者。这些英雄们用自己勇敢和刚毅,诠释着职责和担当,蕴含着华夏复兴的积极力量。青石崖的背影,留下了他们无字的墓碑,大山抚慰着他们安详的英灵,河流奏响他们生命的赞歌,历史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复次,在西皂角岔的山背底部,埋藏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当年在泥峪水库拦水坝西侧修建溢洪渠。为削掉山腿,采用定向爆破,按4排装置,数百计炮眼,炸药60余吨。引爆时,上两排20多吨炸药起爆,导致下两排的导火索中断未引爆,至今40多吨炸药还深埋在西皂角岔的山脚下。亦此之谓,天长地久有时尽,隐患绵在无绝期。幸尔也!从理论上讲,炸药长期见水会自然失效,惟愿如此也!

每去泥峪河,我都要站在青石崖南端的洞口,驻足凝望洞端可见的日月之光。曾经的民工豪气,如此辉煌的工程,令它脸上绽开霸气的豪笑。在这长约20米,宽约3米,高约4米的石洞里,河水穿流而过,释放出水的化合物和携氧能力,随着一股清凉的风迎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清香。此时此刻,难以抑制心中的愉悦,不由而然地对着洞口大喊:喂——呼叫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几分活力。

似梦如幻,无奈依旧。皂角岔的隧洞工程,最令人惋惜。恐怕前功尽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府资金不到位;其次,西皂角岔的引爆隐患,导致修建泥峪水库半途而废。如此说来,皂角岔在它的变与不变中,没有找到答案,也没有找到平衡。惟其默认,往日的努力,是在缘与情地交织中,仅仅构成了一段历史。言弃之下,落魄无助也!

然而,皂角岔要在淡然中适从,自信而笃定。不能因山间的薄雾,遮住了视线。年3月,周至县水务局曾已公布信息,开展泥峪水库枢纽工程环评,征调社会意见和建议。又传言,杨凌区也有意向开发泥峪。不管咋样,好运藏在实力里,也藏在努力中。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间的一个微笑,有可能会改变皂角岔的一切。企盼青石崖给自己寄予期望,为泥峪增添水利元素,为人类带来福音。

(未完待续)

淡乃智,陕西周至人。小学教师出身。当兵27年,从业*事。曾进3个*事院校学习,荣立三等功4次。正团转业西安工商双生分局,负责《工商理论研究》,调研员退休。

推荐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