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社会工作论文范文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老专家 http://m.39.net/pf/bdfyy/zjdy/

社会工作介入意外致残人士的个案分析#社会工作者#


  摘要:本案例以一名遭遇车祸意外而导致残疾的男性案主为例,该案主在意外发生后原本正常的家庭生活无法继续,全家人陷入困境之中。他本人也出现了焦虑,悲观抑郁,自我怀疑的情绪,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社区社工对其展开情绪疏导,积极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对案主进行精神抚慰,并且积极地帮他寻求经济支持。案例根据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六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专业反思,希望通过对个案经验的总结,以期为类似案例的介入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促进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生态系统理论


  一、引言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早在“十三五”时期,*和国家就已经提出“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口号,据统计目前我国残疾人口已逾八千万[1],残疾人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构建残疾社会工作体系,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残疾人社会适应、就业、康复、教育等方面,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残疾人精神、心理健康也越来越
  二、介入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环境中是社会工作实务的焦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案主所处的环境出发,兼顾其挑战与机遇,重视环境的重要性,从不同层面的系统看待案主的问题。采取积极视角,看到案主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从不同角度入手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能力,强调个体处于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之中环境与个人相互作用影响。因此,若个人罹患疾病或者因各种原因丧失自理和劳动能力,往往会对自身及家庭造成多种负面影响,易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因此,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因病致困的案主时,可以利用生态视角理论作为指导,为其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3]。


  三、案例背景情况介绍


  案主陈先生今年45岁,半年前他因车祸高位截瘫卧病在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经医学鉴定为二级残疾。现在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陈先生妻子阿丽的收入维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平时陈先生白天由老母亲照顾,晚上由妻子照料。最近,陈先生的老母亲因为照顾陈先生及家庭劳累过度,旧病复发住院了,家里乱的像是一锅粥。其女儿正在上高三,读大学的学费还没着落。陈先生看到家里的现状,原本的康复理疗陈先生也不愿再继续了,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与他们熟识的邻居建议他们寻求外界的帮助,案主的妻子阿丽几经辗转来到了社工站,希望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


  四、社区社工介入意外致残案主的实务过程


  1、接案与建立关系


  本文中的案主是经由案主的邻居大妈介绍,案主的妻子阿丽主动寻求帮助。社区社工需要了解案主的大致情况,首先与案主妻子进行沟通,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包括病情、恢复情况、近期的情绪状况等;其次社工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残疾人社会*策,熟悉案主个人基本情况,搜集案主家庭,朋辈群体,社区等环境资料为首次面谈做准备,并初步建立服务关系。


  2、界定问题及需求分析


  上述案例中,案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问题:案主陈先生由于遭遇了车祸意外,从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正常情况下基本都会产生焦虑、抑郁、否认残疾,抗拒治疗甚至消极厌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加上担心家庭生活状况,常常陷入悲伤低落的情绪中,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因此案主有缓解心理压力的需求。


  ②生理方面:因为车祸造成的残疾,目前明显的病理疼痛已得到缓解,但术后康复治疗漫长,要维持现有的器官功能不让其退化萎缩,后期如果安装假肢,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也是相当痛苦的。由此得出案主有医疗康复的需求


  ③经济困难:案主陈先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因车祸而瘫痪在床,丧失经济收入。现在家庭里只有一个劳动力,且常常需要请假照顾病人。此外案主属于高位截瘫,相比普通手术后续治疗费用高,家庭难以承担。故,案主有经济窘迫需要帮扶的需求


  3、服务计划


  引导案主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接受并适应目前自己的身体状态,对残疾人的身份认同,以及对周围人和环境的重新适应,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重塑对生活的信心,未来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认知有能力发挥自身力量面对和处理更多的挑战。首先要了解案主基本情况,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其次尽快为案主展开心理疏导;接着,利用社工链接资源的专业优势,积极帮助案主建立起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最后,培养案主的独立自主能力,达到助人自助。


  4、介入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评估案主的困境


  在刚开始接触社工时,案主陈先生比较沉默寡言,案主和社工的沟通始终有些隔阂。一方面是案主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情绪,一方面是长时间以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压力,还有作为曾经的一家之主的自尊,使刚开始在与案主建立信任的过程中徒增了很多障碍。初次接触并不是很顺利,社工便采取迂回战术,先与案主的家人搞好关系,再通过家人去影响案主,同时联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且鼓励案主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对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探访,社工了解到目前案主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经济压力,心理障碍,情绪失衡等。

 第二阶段:宣泄不良情绪,提供心理疏导


  在与案主逐渐熟络后,案主开始诉说他的焦虑和压力,将不良的情绪都宣泄出来,说到动情处还忍不住流下眼泪。在多次面谈加上为陈先生提供持续性的心理咨询之后,社工用两个月时间,主要针对车祸造成的创伤、面对残疾瘫痪的心理调整、因家庭压力造成的负疚感和无力感,新的人生期望等问题开展辅导,使他重新接纳现在的自己。通过本阶段的服务,案主慢慢打开心扉,向社工诉说了很多关于自己做手术对疼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社工通过积极倾听及自我披露等技巧,协助案主正确认识肢体残疾,并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从而战胜自己。经过本阶段的服务,案主表示懂得了一些道理,身体状态慢慢好转,情绪也逐渐平稳。


  第三阶段:链接资源,寻找经济支持


  经过上一阶段工作的开导,案主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即认为接受帮助有损尊严,也愿意积极地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首先,社会工作者帮助陈先生联系了一些医疗康复机构,帮陈先生询问后续恢复治疗的可行计划,是否可以减免部分费用或提供相应的补贴;于此同时社工积极走访市场,寻找相关的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器械,比如轮椅、理疗按摩器等。其次,社会工作者整合社会资源,为陈先生一家申请经济援助。基于陈先生目前的情况,帮助他们了解是否符合低保申领条件,申请残疾人救济金,或者其他社会性资助项目以期望减缓其部分经济压力,如陈先生母亲住院的护理费用、女儿的读书费用等。另外,社会工作者组织社区志愿者,医院和陈先生家,帮助照顾病中的陈母和瘫痪在床的陈先生。


  第四阶段:寻求非正式支持,重拾生活信心


  基础的经济困难暂时缓解以后,社工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改善。第一,为案主的妻子提供心理支持。妻子阿丽自案主瘫痪在床以后,就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要对陈妻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舒缓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对整个家庭以后的正常运转来说非常必要。第二,鼓励案主走出家门,通过参与残疾人互助小组活动,聆听同辈群体的故事,寻求心理安慰与支持。同时向周围邻居,小区居民倡导,不要歧视残疾人群体,应该平等尊重地对待他们。第三,动员社区力量,联系日间照顾服务,专业志愿者上门照护服务,为其家人讲授基本康复理疗知识,使得有些简单易操作的训练可在家自行完成。


  第五阶段:发挥自身优势,自强不息


  经过社会工作者长时间的介入帮扶,陈先生目前的精神状态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并且还重拾了自己以前的兴趣—下象棋。在无聊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上的人机游戏解闷,不再是整天闷头大睡。在女儿的鼓励下,陈先生开始尝试在线上直播下棋的过程。本来出车祸以前他就是个很开朗外向的人,很健谈,只是现在因为身体的原因导致陈先生不愿意甚至抗拒表达。但通过直播下棋,陈先生慢慢变得比刚刚出院那会儿爱说话了,刚开始他只是默默的下棋,后来开始讲解他的思路,慢慢地还会跟观看的观众有些互动。虽然粉丝不多,偶尔会有一两个人主动打赏,但是通过下象棋和直播的过程,陈先生的心情渐渐好转,自信心也


  第六阶段:巩固有成果,做好结案准备


  经过前期几个阶段的介入服务,案主的情绪得到基本稳定,服务目标初步达成。本阶段主要是帮助案主回顾自身的成长与变化,巩固已经获得的成功经验,培养其自主解决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5、评估与结案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活动,不可能是无限期的提供服务。这个阶段案主已经重拾信心,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符合结案要求,需要对案主的离别情绪进行处理,鼓励案主在结案后需要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此外,要对案主结案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出跟进计划。


  案主及家属评估:案主自己对于残疾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逐渐接受自己的身体残缺,对残疾人身份开始产生认同。心态得到很大改善,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生计方面虽然改善情况比较微薄,但是已经让案主逐渐树立起信心。同时案主妻子阿丽的照顾压力得到缓解,焦虑心情得到疏导;案主的母亲也得到妥善安排。


  社工自评:本次服务目标基本达成,在服务过程中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尊重案主的意愿,挖掘其自身优势,使其情绪和行为上都得到正向的发展。此外社会工作者还积极构建和拓展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其寻求可持续的发展,即使在脱离社工的服务后也有独立面对风险的能力。当然,短期的社会工作介入无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也要明白社会工作的局限性。


  五、专业反思


  1、对于情况复杂的案主,要注意个别化原则


  本案的案主,家庭情况复杂,不仅遭遇了生理上的伤害,同时又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另外家庭中需要被照顾的人比较多。在介入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案主所面临的特殊处境,为他量身定制服务计划,要注意照顾到案主的情绪,社会功能的恢复等,适当且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他的家庭。


  2、善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不要给案主打上标签


  案主虽然遭到意外车祸的伤害导致肢体的残疾,但是他仍然是社会的一份子,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在此次服务过程中,案主通过重拾自己以往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自信。每个人的能力和潜能都值得被尊重。当案主变成残疾人后,周围人肯定会有人对他们存在偏见,歧视,同情等,认为他们是有问题的,给其打上异于常人的标签。其实我们呼吁的是,将残疾人当成是正常人,不要对他们进行污名化和标签化,才是一个真正友好的社会。我们生而不同又何其相似,如果我们有一天不幸成为弱势群体,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对待。


  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资料北京华夏出版社一8


  [2]李曉蔚.社会工作介入轻度肢体残疾者就业服务的实践研宄[D].西南石油大学,


  [3]刘斯健,汤美玲.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务社工介入多重困境家庭的实践[J].中国社会工作,,(09):34-38.

**************文章均来自网络,侵删!有写作上困难或问题可私信我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