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1/5837457.html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杨丽霞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先后被评为市模范教师、市骨干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责编:左佐
审校:张婷/美编:张新雨
编者寄语
两千年前,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华枝春满,草长莺飞,是欣欣向荣的美;月到中天,微风习习,是清新淡雅的美;秋空雁阵,木叶纷飞,是萧瑟枯淡的美;斜月疏林,雪野静寂,是冷艳空灵的美。得意儒家失意道,于是一代代失意的迁客骚人寄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了大地上最有诗意的栖居者。这便形成了我们中国独有的“山林文化”。
西方的宗教在教堂,中国的宗教在山水。鲍尔吉·.原野的《吹我的风已经渡过了*河》中对大自然就有一份宗教的虔诚。
太阳很明亮,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披文入情
吹我的风已经渡过了*河
“风”指大自然中自由而美好的事物。“吹我的风”指我打开心扉,投身自然,充分地感受自然。“风已经渡过了*河”指大自然的神奇、广阔、高妙。
①今早跑步,我看到北陵公园的湖水上有一圈波纹儿,风吹到了水上。(风本无形,故而写风只能运用侧面描写。它是细碎的波纹,它是飘飞的树叶,它在瑟瑟的枝头。)哪有风?我没有感觉到风。走进树林,看树叶微微晃动,这时候我才感到风吹在脸上。就是说,我把心里关于风的开关打开后,皮肤才感觉到微风拂过。
“风的开关”比喻心扉。人只有打开心扉,敞开心扉,放入阳光、微风、鸟鸣,生命才有生气,才有诗意。
②以这件事为例,人这一生不知错过了多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你忽略了大自然。大自然对你来说根本不存在。大自然没从你心头走过的话,这一生都令人遗憾。(有多少人忙忙碌碌、蝇营狗苟,忽略了身边的花开花谢、草长莺飞,这样的人生终归是有缺憾的。)大自然不光有四季,以及天空大地和植物。对人来说,它有教益,有力量。我甚至喜欢用一个病句来表达我的感受——大自然里面有人生。(大自然可以给人启迪,可以疗愈心灵。)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由风入笔,由感性到理性,提出一个极易被忽略但又显而易见的哲理话题。
③我常常在大自然里面流连忘返,(自然之子,痴迷沉醉。),我不知道我看到了什么,但一直在看。树林里前后左右的树,都是你的观察对象,还有地上的枯叶以及昆虫。眼前的风景似乎是静止的景象,实际它每一秒钟和上一秒钟都不一样,时时更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桥上,我喜欢看流水钻进桥洞。我想记住这些水,但它们没有面孔五官,不好记。然后我到桥另一侧的栏杆旁,看水匆匆流出来,像羊群从羊圈跑向四方。(比喻生动,描绘出水流急匆匆活泼泼的情状。)水流是拥挤的,也是汹涌的。它是急切的,还是大度的。(“大度”将水流拟人化,照应前文“大自然里面有人生”。)当然你可以想到水里的鱼。河床下面有石子和苔藓。我觉得这都是秘密。这很神奇,只有我才知道。
大自然的秘密“只有我才知道”,只有亲近大自然,凝视它,谛听它,才能听懂他的语言。
④今年我看到了一部日本电影《有熊谷守一的地方》,记录一位90多岁的日本画家熊谷守一在居所里的生活。他的房子周围有树,水塘,青草;当然也有小鸟、昆虫。他每天都在凝视大自然的这些作品——树,水塘,青草,小鸟和昆虫。有时候,他在摊开的手心摆放两个石子看上几个小时。(“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大自然就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艺术家,用杰出的作品将世界装点得神奇美丽。)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敢对别人说我也是凝视大自然的人,我怕别人把我当成傻子。(我们的世界世俗而功利,凡是和名利无关的追求都不被人理解。忽然想起木心有一句话:缺乏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挽救不了。)但是,既然熊谷守一可以如此,我们一动不动地看一个地方也没什么不可以。有时候,我看漓江园窗前的皂角树的枝叶在风中起舞。一阵风吹过,树枝摆动的样子各不相同。就像一个跳舞的人的上肢和下肢在做不同的动作。而风穿过这些枝叶是愉快的。这些枝叶挡住了风的去路,但风毫不犹豫地穿过去,把树留在了后面。
所有的文学家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风、树拟人化,呈现给读者一个富有童趣的生动活泼的世界。
⑤风永远是一个胜利者。前面说过的吹起北陵公园湖面波纹的风,后来去了哪里?风停不住脚步,它一直往前跑,往西——众所周知,风喜欢拐弯儿——然后再往东。我觉得这些风,现在已经吹到了河北省,它们正吹麦子。也有可能渡过了更远处的*河。吹过我的风又去吹树叶,吹昆虫,吹小鸟;想到这些我觉得很愉快。(至此完全点题:吹我的风已经渡过了*河。作者发挥想象力,想象风像个调皮的孩子,东游西荡,走走停停,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新鲜有趣的意境。)有时候我会遇到一只甲虫的鲜艳的尸骸,不知道它因为什么死了。昆虫也许连心脏都没有,怎么会死呢?我用纸巾把尸骸包起来,过一会儿或者过几天再拿出来看一看。看它的鲜艳的外壳以及风干了的手足。它仿佛在说一件事,但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这是一只有故事的甲虫。这体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在他那儿,自然界的每一个小生灵都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
第二部分,我常常在大自然里流连忘返,凝视,谛听,并随心所欲地冥想。
⑥童年,我跟家属院的小孩儿一起玩的时候每每显出无能。他们能在墙头上走,还能在墙头跑。我完全不能。别的事情比如说制作冰车,制作弹弓火药枪,我也不行。我从小就具备一无所长的特长。(语言幽默诙谐。)而我现在回忆童年,好像我一直是个静默的观察者,却没有技术。(我们生存的世界崇尚实用,崇尚技术,而忽略思想。)好多人说我是废物,开始不是很爱听这个评价,现在恍然大悟,废物多好啊,废物就像草原突兀长着的一棵榆树,它不成什么才,方圆几公里只有这棵树,沐浴着阳光和雨水,幸福。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极富哲思。此处暗用庄子典故:“今有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长于荒野的树,不必有成就栋梁的焦虑,也没有刀劈斧砍的担忧,心灵自由,悠哉快哉!
⑦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子孙,在造物主面前我们都是废物。我站在荒野里,我想象我的视角从高空往下看,像无人机拍摄那样,到很高的高处俯瞰站在荒野里的我,不过是大自然里边的一粒沙子,如此而已。(哲学式的清醒:从宇宙视角看,星球渺小,人如微尘;从人类长河看,人生百年,不过须臾。)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美,听到风声,这就足够了。我们的生活里,美也有意义,美的意义就是美,如同我们在大自然当中所看到的那样。
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⑧熊谷守一观察大自然并用绘画这种样式记录大自然,他会觉得根本画不出来它的美。就像用文学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美也仅仅记录了一点点而已。传达大自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穷其一生描画也不能尽其一。)
第三部分,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面前,人类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它,记录它。
⑨如果非要在大自然当中找到一种所谓意义,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意义。人从猴进化成人之后,估计还没有走到终点,也许还走在半路上,他脱离不了大自然。大自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气候与环境,它还是人的导师。(与文章第二段呼应,“大自然里面有人生”,作者行文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熊谷守一每天忙于安静地观察树叶、昆虫和石子儿,眼睛亮晶晶的。他不会去翻阅智能手机也不看电视节目。他好像也不怎么读书,读书对一个90多岁的人也有一些困难。你说他脱离时代了吗?他走在时代的前面。你说他内心荒芜了吗?他的内心非常丰盈。(连续两个设问,充分肯定了熊谷守一生活方式的可贵,肯定了他内心的丰盈富足,为揭示主旨做作铺垫。)我以为很理解他的幸福。
⑩人度过这一生,如果没有机会对大自然说一说感恩的话,这个人注定是白活了。一个人有了写作的本领之后,最值得写的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穿着四季的外衣或者河流和云彩的外衣,那里是生命能量的原点,也是艺术的源头,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的地方。(只有少数敏感多情的人能欣赏大自然的美,他们往往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人生智慧,成为哲学家;或者满心欢喜讴歌自然昭示的美,成为艺术家。)
第四部分,呼应开头,深化主旨:真正的意义在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的导师,是生命能量的原点,也是艺术的源头。作者满怀深情盛赞自然,对自然之母奉献了拳拳赤子之心。
来源: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年7月,有删节
作者:鲍尔吉·原野
文章珠玑
废物多好啊,废物就像草原突兀长着的一棵榆树,它不成什么才,方圆几公里只有这棵树,沐浴着阳光和雨水,幸福。
熊谷守一每天忙于安静地观察树叶、昆虫和石子儿,眼睛亮晶晶的。他不会去翻阅智能手机也不看电视节目。他好像也不怎么读书,读书对一个90多岁的人也有一些困难。你说他脱离时代了吗?他走在时代的前面。你说他内心荒芜了吗?他的内心非常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