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科院博士论文走红,文字蕴含的巨大能量 [复制链接]

1#

生活纵然有很多压力困苦,但总有些光明能够温暖我们,照亮心里存有的阴郁。作为一名喜欢逻辑的理科生,先前对于文学作品一直怀有自己无知的偏见,觉得文人墨客大都无病呻吟,他们活得方式我看不懂,我也不懂他们文字蕴含的情绪,只是觉得麻烦、矫情。

可最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观,更能体会到了文字创作者所蕴含的情绪。有时恍惚觉得,我好像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努力、挣扎、喜悦、悲伤、愤怒……就在那些时刻,我才真正懂了人文情感、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

近日,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引起了轰动。想到自己先前写论文的致谢,都是照着网络模板改改人物名称。场面话说得响亮,但根本不具有自己的情感,只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可再看到博士那篇致谢,眼泪就不自觉地盈满眼眶。

在那篇致谢里有作者对于生命的慨叹。家境窘迫,母亲在他十二岁时候离家,父亲因要谋生而不能在他身边。就算自己生病,父亲也只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离开,没有时间去陪伴生病虚弱的孩子。父亲在他十七岁时死于车祸,照顾他的婆婆同年去世。为他们下葬都买不起一口好棺材。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的家庭成员老狗小花,最后也不知道死在了何处。不光是他的家人,就连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老师也没能看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优美华丽的辞藻有时候就像镜花水月,华丽漂亮但也虚幻空洞。而一些结构简单、情感真挚的话,却更能刺穿人心。

在致谢里有作者对于生活中困难的回忆。用竹笋塞瓦缝,防止下雨时雨水漏进屋子里。煤油灯下写作业读书可能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理解不了的问题。人后条件艰苦,作者都能克服。人前的窘迫着实差些成为压死他的稻草。夏天光脚踩在滚烫的的路上,冬天穿着难以抵御寒冷的破旧衣服领作业本。拖欠学费被老师叫出教师约谈。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作者倍感压力,那些考试后得到的奖状成为他在艰苦里能获得的唯一一丝甜。

在致谢里还有作者历尽千难万险仍有赤子之心的纯粹。作者说自己在现实压力面前一次次想要放弃,但他始终怀有把书念下去,走出去,不枉自己活一生的信念坚持着。他经历了生活给予他的困难,但他仍希望自己不会在这些困难里露出心里疲态,仍然具有少年面对生活的蓬勃感。也希望自己做出的成果能够让别人生活得更好。

单看致谢前篇里记录的经历,笔者就已经自觉羞愧。虽然身处时代不同,但如果笔者在那样的环境里,可能很早时候就会放弃学业,短视地去打工挣钱,选一条及时能看到成果的道路。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读书初期几乎看不到些许收获。在面对投入无产出的高压中,很少能有人用理智坚持到黎明,大部分人都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放弃了挣扎。

这篇文字不仅让笔者泪目,还点醒了愚昧短视的自己。该篇文章的作者用他的文字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经历,他的精神,相信这个力量也会传递到每一个读者那儿。也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